这是我学习《人文世界:的建立》中的第4篇文章《孔子成德之教的规模》,以及恩师孟老师对本文的导读后的学后复盘,内容包含文章菁华、个人感悟、践行清单等。
我坚信:复盘才能翻盘,持续梳理所学所做,反省自己,极致践行,不断升级迭代;不会就学,学了就用,错了就改,就看谁干。
以下是学后复盘正文:
一、本文结构
1、建立儒学的基本模型的必要性
2、道(天)、德(人)、仁(内)、礼(外)
3、天人通贯与仁礼互动(而非天人隔绝)
二、如何契入生命的学问?
生命的学问,文字义理再怎样生涩,本质也离不开自己的生命,多听,多读,多体会,总会一步步的熟悉。
三、心传和文统、内圣学和外王学、心学和理学、孟子和荀子、陆王和程朱,这五组概念是什么含义?
其实,这就是心传和文统这两个学问脉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及在不同的儒学先师那里分别有不同的学理表述。孔子之前有心传与文统之别,孔子之后有“孟荀”之分,宋明时期有程朱陆王的分际,至于心学与理学,是学术界对宋明时期陆王学脉与程朱学脉的不同界定,而内圣学与外王学,则是自有儒学传统以来对心传一系与文统一系所形成的两个学问统续做以学问上的范畴归属。
四、内圣与外王
内圣是生命成德的内在的自觉与修养,而外王即是以成德之生命实践面对人间天下万事万物积极建设的思想与能力。其实,就是做人与做事,什么样的人就会做出什么样的事。
五、儒学的基本规模
内明德,外亲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圣外王,二者合一,是儒学的基本规模。
六、道
我们也可以称它为“天道”。“道”,高高在上,其实就是指我们努力修养,以期达成的生命人格最高的终极目标,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因此孔子才说要“志于道”。
七、德
天道在上,在下面就是与天道对应的人德,人总是可以或多或少的通过自己内在的德来实践生命的修养通于天地而有所体会,虽然做不到时时善美,永恒善美,但却可以常常觉醒,有善美之体验。
八、人
人,与天地并称三才,在最早的说文解字中,对人字的解读就是“天地间最高最贵者为人”。人之所以高贵庄严,就是因为人有内在的道德心,在有限的生命中,可以据内在之德,通于天德,上是天道,下是人德,虽各在一端,但却可以上下通贯。
九、仁、礼与道、德的关系
回到活生生的生命中,我们道德的生命实践才可以展开,而展开的两端就是“仁”与“礼”。
十、仁
仁,是生命修养、道德生活的主观面原则,指的就是人的良知或者说是道德的自我,人所以有能力知善恶,向往并创造文明,就是依着这内在的道德主体。
十一、礼
礼,是道德生活的客观面原则,是指基于内在“仁心”而创造点化出来的外在的生活条理与规则,论语的原文是“游于艺”,“艺”就是指“礼”,是孔子教导弟子所习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可以统称为“礼”或“礼乐”,因“礼”更为通用,“礼乐”是人生的外在生活。
十二、天人通贯
天道在上,生生不息,长养万物,天德永恒,天德也普遍地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在生命之中,也就是人德,人的生命深处始终有一种善恶的觉知,而且,向往善美,企向光明。天德由人德来肯定,人德企向于天德,天德下贯在人心,人心自觉和天德。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天人合德。
十三、西方天人隔绝
西方的天,不是天理,也不是天德,而是人格化了的神、上帝,上帝是完美的,上帝是无限的,上帝是超越的,上帝也是永恒的,但上帝高高在上,与人的生命两相间隔;人是原罪的,人是没有善的,人世间充满罪恶,人心带着原始的罪恶根源,只有匍匐在地,不断忏悔,祈求上帝的救赎,才能去到天堂。
十四、仁礼互动
仁心点化创造了礼乐,礼乐反过来也会丰富润泽我们的仁心,人的生命根本就是在仁心中呈现礼乐的意义,也在礼乐中活转耀动内在的仁心。
十五、学后最大感受
透由上面的天道和下面的人德,以及内在的人心与外在的礼乐,让我第一次这样清晰的认识到:“哦,原来儒家学问是这样的样子,以前就知道好,但不知道怎么个好法,现在知道了,很开心。”儒家学问,就是做人的学问,要好好学,好好实践。
十六、孔子之学是什么?
我认为孔子之学就是成人之学。其实,本文标题就能作答,《孔子成德之教的规模》,孔子之学就是成德之学,这个德,是与天道相对应的人德,其实,也就是成人之学,是教人如何做人的学问。
十七、对儒学中的那五对概念第一次有了清晰的认识
心传、內圣学、孟子的学问主张、心学、陆王的学问主张,都属于同一脉,都是內圣的范畴。
文统、外王学、荀子的学问主张、理学、程朱的学问主张,都属于同一脉,都是外王的范畴。
十八、导读的重要性
前面读《人文世界的建立》也断断续续读过三遍了,但第一次有这样清晰的感觉,对比以前的,虽然读过,但真的是不清晰的,仅仅是读过而已,一点都没有读懂。
十九、重复的重要性
接上段,我觉得不仅导读很重要,自己要多读、多听、多体会、多琢磨,也十分重要,否则的话,书写的再好,导读导的再好,自己没有接收到、承接上、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做出来、活出来,都是白搭的。
二十、我的践行清单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我要把孔子之学的基本模型背下来,天道、人德与仁心、礼乐的十字坐标牢牢记住。
以上,是我对《孔子成德之教的规模》的学后复盘。
你陪着我的时候,我没羡慕过任何人。谢谢阅读,有你真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END-
作者:坤泓,90后全职奶爸,专注父母终身成长,深耕育儿成长教育。给孩子最好的爱,是父母终身成长。育儿有路,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