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个学术派别叫做道家,还有一种宗教信仰叫做道家,这两者都以“道”为名,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区别,又有怎样的联系呢?
首先我先来探究一下道家到底是什么。
说起道家,大家都知道那是先秦时代的一个思想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子与庄子,主要经典是《道德经》与《庄子》。所以人们常常将老子与庄子合在一起,并称为“老庄学派”。
但是在先秦时代,却不会有“道家”这样的说法。因为先秦时期并没有明确的流派划分,各家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比如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然而他教出两个学生:李斯与韩非,却都是法家的著名人物,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做出了极大贡献。
《庄子·天下》是一篇批评先秦各家学派的著作,作者认为先秦的很多学者都是探讨道术的,但是他们看到的只是道的局部而已,因此未能体认最高真理,而古人道术的全貌将要被天下所割裂了。《庄子·天下》中评论了邹鲁之士、搢绅先生、墨翟、慎到、老聃、庄周、惠施等许多思想家的学术,在我们后人看来,这些人分属于不同的流派,有儒家、墨家、法家、道家等等,然而在《庄子·天下》的作者看来,这些人却同出一源,都是研究道术的,只是各有所偏而已。
直到汉代,才有了“道家”的说法。而且此时的道家并不指老庄学派,而是指黄老道家,研究的是“君王南面之术”,也就是治理天下的方法。所谓黄老,指的是黄帝与老子。黄老道家又被称为道法家,他们是将法家思想与老子思想结合,发扬了老子学说中“无为而治”的思想,合无为与法治为一,用“道”来为“法”提供内在依据。可以说汉代的道家,和我们今天所想象的那个超然脱俗、飘然欲仙的道家有很大区别。
汉初时期,国家的主导思想就是黄老道家思想。所以当时的统治者注重无为而治,让经历了长期战乱的民众得以休养生息,国力也日渐强盛。同时统治者也注重以法治国,司法官吏的权力极大,一个官员不管有多大的功劳与权势,一旦被关到监狱里,就得老老实实服从法律,毫无反抗能力。当时甚至有很多官员即将被治罪时,不愿受到司法官吏的侮辱与折磨,干脆直接自杀了。
可以看出,黄老道家与道教的关系并不大。
到了魏晋时期,天下混乱,政治腐败。当时的知识分子因为对朝局失望,所以他们重视隐居避世的庄子,发掘了老子学说中关于精神哲学的部分,并将老子与庄子合称为“老庄”。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喜爱谈论老子与庄子,他们主要是讨论如何高扬自己的精神,超脱尘世,达到逍遥的境界。
老子思想中本就有一些神秘的修养方法,庄子也追求游于无穷之境的逍遥无待境界。《庄子》中还记载了一些得道的仙人,如《逍遥游》中说藐姑射之山上居住着神人,水火不侵,与天地同寿,驾驭飞龙遨游天下。而这些都成为后来道教神仙信仰的重要来源。
魏晋时期还有一些人将老庄学派的思想同中国传统的民间神仙信仰、方技等结合起来,用道家思想来吸引、组织民众,就成了原始的道教。如张角的太平道、张道陵的五斗米道。张道陵的五斗米道后来发展为正一道,由张道陵的历代子孙担任正一道的天师,这就是著名的“张天师”。
道教最早流传于底层民众之间,比如汉末著名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就是由张角的太平道发起的。与魏晋时期知识分子研究老庄思想中那些玄之又玄的哲学问题不同,道教关心的是一些更为现实的问题,比如如何炼丹、如何成仙、如何捉鬼、如何治病等等……后来的正一道就是以符箓而著称的。
道教创立后,他们极为尊崇道家的创始人老子,他们认为老子是道的化身,又是最高的神——三清之一,是道德天尊太上老君。三清的另两位是元始天尊和灵宝天尊。
道家和道教,类似于母与子的关系,道教是从道家中产生的。但是母诞生子,并不代表母与子是一样的,而是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道家与道教,在思想上既有联系又有差异。
道教将道家的代表人物,如老子、庄子、关尹、列子等尊奉为神仙,研读道家著作。道教也将道视为根本,宣扬清静无为,道法自然。不过道教的终极成仙、长生,这并不是先秦道家的宗旨,而是属于中国传统的神仙方术。比如秦始皇、汉武帝等人都曾求过长生。
也有人认为,道家顺应自然,清静无为,道教追求长生,却是逆天而为。居士我认为这种观点似是而非,因为道教认为如果能够道法自然就能长生,如果违逆自然就无法长生。可见追求长生并不是逆天改命,不是像孙悟空那样强销生死簿,而是顺应自然的一种表现。
道教还崇拜神仙,这也是先秦道家所没有的。老子并不承认天地之间存在着一个人格化的主宰者,《道德经》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也就是说天地是没有感情的。道家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了唯物主义的色彩。但是道家却认为有人格化的神仙,他们主宰着人类的命运,这种思想来自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
其实在古代,人们并不会严格的区分道家与道教。因为我们现在的宗教观是从西方传来的,而在古人看来,教就是教化之意,如儒家也被称为儒教。古人常说儒、释、道三教合一,这个“道”,既可以指道家,又可以指道教。
我是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