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战国时期经济迅速发展,文化繁荣昌盛,出现
TUhjnbcbe - 2025/2/22 17:27:00
北京有什么地方治疗好白癜风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

引言

从奴隶制母体内诞生的封建国家,把国家土地分给农民,以家庭为经济单位的自耕农很多。通常占地百亩左右,在一些地区也有二百亩的。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他们中许多人下降为雇农、贫农,只好去佃租地主的土地,但不论自耕农、贫农或佃农,都能支配自己的部分劳动,有微薄的家业,生产积极性比奴隶高得多。他们“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就是没有土地为人佣耕的雇农,为了换取较好的生活待遇,干活也较卖力。铁器普遍使用是农业有很快发展的另一原因。

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考古发掘材料证实,北自辽宁,南达广东,东起山东,西至川陕的广大地区内都发现了战国中晚期的铁农具,其中有犁铧、锄、钁、臿、镰、斧等。河北石家庄赵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百分六十五;辽宁抚顺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各国农具的种类和形式也渐趋一致。这些实物资料说明铁工具已在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开荒、犁田、中耕、除草、收割,都已使用铁器。

铁犁牛耕正逐步推广,秦国也推广了牛耕、马耕。商鞅规定盗牛、盗马者必重罚。不过,当时的犁铧,比后世的笨钝窄小,但比耦耕效率高得多了。

人们已经知道深耕细作可使“大草不生,又无螟蜮”,一般要做到五耕五耨。并能识别土壤,把它分为若干种类和等级,因地制宜,栽种作物。还能用煮沸骨头或麻籽的汁伴种。也使用了粪肥、草木灰和绿肥。

“食之所生,水与土地”,人们已经知道水与土是农业的命脉和基础,并对水的治理兼顾防、用两个方面,既防水患,又用水利。各国有专司其职的机构。最有名的水利工程首推都江堰。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今都江堰市修建综合性防洪工程控制岷江激流,使水势转为平缓,既免除水灾,又灌溉田地,川西平原从此沃野千里,至今受益无穷。

郑国渠也很有名,秦国动员关中平原数10万人,历时十余年,从陕西泾阳开运河,引洛水至瓠口,在其地修石堰坝提高水位,截泾水入渠,流经三原、富平、蒲城入洛水,干渠长达余里。既利交通,又灌田四万多顷,关中平原从此富甲天下。在没有江河湖泊地区,修了许多陂塘或凿井灌溉。使用杠杆原理的桔棒提水灌溉,比抱瓮提水方便多了。最浩大的工程是黄河堤防,沿岸各国皆很重视,后来,齐、楚、燕、赵等国的长城,就是仿照堤防连接扩建而成。

防治白蚁蛀堤的方法也有了,《管子·度地》还总结了筑堤的施工经验。提出筑堤要选在春三月,天气干燥,土地含水量适宜,易保证工程质量,又值枯水期,便于河滩取土,有加深河床的好处,且此时农闲、不误农时。又说堤岸要呈梯形方能防止滑坡,修好后要遍植树木,既能固地,又可供汛期抢险的材料。

灌溉面积的增加以及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农作物的产量提高了。黄河中下游一带,一般年辰亩产粟40多斤。除粟之外,作物有稷、黍、稻、麦、菽等,还有经济作物麻、桑、漆、桐,也种植果木。

农业的发展和铁器的使用,推动了手工业的进步。冶铁业分布很广泛,各国都有冶铁中心,如楚的宛、赵的邯郸、韩的棠溪(河南西平)等。冶铁成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自春秋后期开始,已用木炭作燃料,皮囊鼓风提高炉温。生产规模很大,山东临淄冶铁遗址面积达40多万平方米,河北易县冶铁遗址3处,总面积有30万平方米。出现了像魏国孔氏、赵国卓氏等一批富比王侯的大铁商。出土的铁器有剑、戟、刀、矛、匕首等武器以及斤、锯、锥等手工用具,种类繁多,数量激增,质量完好,更有创造。对洛阳水泥厂战国早期灰坑出土的铁锛、铁铺考察表明,铁锛是生铁铸件经低温退火得到的白心韧性铸铁,铁铺则是经高温退火和较长退火时间处理的黑心韧性铸铁。

这是冶金史上一件划时代大事,它使生铁广泛用作工具成为可能,又增长了铁器的使用寿命,加快铁器替代铜器的历史进程。欧洲至年才使用白心韧性铸铁,美国十九世纪研究成功黑心韧性铸铁。我国使用这两种铸铁,比欧美早年以上。青铜业的突出成就是使用了器身和附件分别铸造之法。接合时将铸好的附件嵌入器身和范中,然后浇注铜液成为一体或用合金焊接。多数铜器如礼器、车具、马饰等制作精细,有的表面鎏金或错以金银或刻花纹。商鞅量、鄂君启节等刻有监铸官、管理人员及铸工名字,说明官营作坊管理严格,人员分工明确。

丝织业产品五光十色,有罗、纶、绮、胡、锦、绣、缣等,并具地方特色。齐国丝织品最为有名。个体农民家庭手工业的丝织品充斥市场,养蚕、缫丝等已为家庭妇女的重要劳动项目。

制盐、车辆制造、制陶、漆器等手工业也较发达。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兴盛了。北方的马、吠吠,南方的羽毛、象牙,西方的皮革,东方的鱼、盐,在中原市场上都可买到。新疆玉田的玉也行销中原。有的商人把粮食运往里外出卖,这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不无困难。金属货币已在交换中广泛流行,各地区货币形状不一,铜币有刀形币、铲形币、圆形币和铜贝,分别流行于不同国家,楚国还使用带印文的小方块金币,小方块可连接成大方块,这种金币使用时需切割称量。

工商业和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城市不断扩大,边区还涌现出新城市。各国的首都、重要交通中心和工商业中心都很繁荣,郡县的治所也是规模不等的城市。最大的城市是齐都临淄,有几十万人,城周长40多里。街道上车辆堵塞,人流如潮,娱乐中心、球类运动场很多。重要的交通中心是陶(山东定陶),商业繁盛,店铺栉比,大一点的店铺雇有叫“庸保”的伙计,曾成为齐、赵、秦等国激烈争夺的目标。

光辉灿烂的战国文化

战国时期,封建制代替了奴隶制,地主阶级替代世袭贵族登上政治舞台,由七雄割据逐步走向国家统一,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和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意见,提出方案。这样就产生了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各种学派,诸子百家著书立说,广收门徒,扩大自己的影响,批评其他学派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墨子名翟,战国初年鲁国人,当过制造车辆的工匠,是墨家学派创始人。其弟子也多是手工业者和农民。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利互爱,反对掠夺战争。他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反对王公大人依靠亲属关系取得权势,更反对奴隶主贵族死后杀几十、几百人殉葬。墨子的主张在阶级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的,但他对诸侯混战和世卿世禄制度的批判是尖锐的,说出了人民的心里话。

墨子主张节约,反对浪费,他和他的弟子们吃得很简单,穿短衣草鞋。墨家学派是一个有严格纪律的团体,弟子们生活要吃得苦,外出去做官,要把一部分俸禄交回来供集体用,做的事情违背了宗旨,还要被召回。

孟子名轲,邹国(山东邹县)人,战国时儒家的重要代表。他也像孔子一样以教书为生,访问各国,与孔子合称孔孟。

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他的“仁政”主张,要求给农民以一定的土地和生产时间,放宽赋税,减轻刑罚。他呼吁了解人民的重要性,“民为贵……君为轻”,君应与民“同忧”、“同乐”,不行仁政的暴君可流放甚至杀掉,武王伐纣不是弑君,而是诛一“独夫”。他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些话很为人所推崇。

孟子注重做人的品格,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境界做标准,这是我们每个人应努力做到的。

孟子因为说过“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而常常受到现代人的批判。其实,一切剥削阶级的思想家都是这样想的,只不过孟子更直率罢了。

另一个儒家重要代表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曾去秦国考察政治,赞扬其富国强兵的政策,远远超过历代“先王”,提出了“法后王”的进步历史观点,认为社会不断前进,一代胜过一代。他还强调民心是政治成败的关键,“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一观点对后代政治思想影响极大。

荀子认为“天行有常”,自然界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人可以“制天命而用之”,只要能适应和利用自然规律,就可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荀子这种人定胜天的思想,反映了战国时期人对自然斗争力量的加强。

结语

战国时期继承和发展道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庄子。庄子鄙视王、侯、圣人,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不公平社会现象。但其思想比老子还消极,认为人不能战胜自然,甚至认为·“有用”还不如“无用”好。他的《庄子》一书,文字雄美,想象丰富,,善于通过寓言故事说理,读后很受启发。

1
查看完整版本: 战国时期经济迅速发展,文化繁荣昌盛,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