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代表人物
儒家
孔子
(1)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春秋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2)成就:开创私人讲学,倡导仁义礼智信;晚年修订六经,编撰《春秋》;
(3)个人层面:构建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以“仁”为核心,个人层面主张“仁、礼”,以性善论为基础,以立人极为旨归,一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
(4)政治思想:主张为政以德,即德治或礼治,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最低政治目标为小康社会
(5)经济思想: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于“富民”思想;
(6)教育思想:提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创办私学,广招学生,主张“学而优则仕”,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仁、礼,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
孟子
名轲,字子舆,邹国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人尊称为“亚圣”
主要思想为:仁、义、善
人性方面:主张性善论,认为人生来具备仁、义、礼、智,注重内省,其中仁、义最重要
社会政治:突出“仁政、王道”理论,后又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
仁政学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主张争取民心,尊贤任能
哲学思想: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唯物主义,主张“性善论”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推崇“易子而教”,继承和发展了孔子教育方法中的因材施教
荀子
名况,字卿,又称孙卿,周朝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
思想观点:天道自然,天行有常,天人相分,制天命而用之;主张性恶论,性恶论价值在于:提出人的自然本性的先天合法性,从人的实然层面看待人性;强调后天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进而说明礼乐教化的价值与意义
政治思想:隆礼重法,明分使群
道家
老子
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称为始祖
天道理论: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
辩证思想:祸福相依
庄子
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创立者、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哲学思想:继承发展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观点,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学派
平等思想:反对推崇圣贤,反对儒家的等级观念,认为道在万物,万物平等
法家
韩非子
韩非,战国末期韩国新政人,思想家、哲学家、散文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思想理论:带有唯物主义色彩
政治思想:主张建立一个统一的君主集权的封建国家,主张尊君卑臣,提出强公室,杜私门,要改革图治,变法图强,主张世异则事异
法治思想:学说核心为以法治国,法不阿贵,以法为教,
(四)墨家
1.墨子
文学著作
历史散文:史官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渐进产生并成熟起来的记事散文
《尚书》
①地位:最早的散文集,第一部历史汇编,中国古代散文已经形成的标志;四书之一
②别名:《书》、《书经》;
③编者:孔子;
④文字特点:文字古奥迂涩,所谓“周诰殷盘,诘屈聱牙”,就是指这个特点。但也有少数文字比较形象、朗畅;
⑤思想倾向:以天命观念解释历史兴亡,以为现实提供借鉴,内涵一是敬德,二是重民
《春秋》
①地位: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史书之祖;六经之一
②别名:《春秋经》、《麟经》、《麟史》
③编者:孔子
④文字特点:语言简练,内容暗含褒贬之意,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⑤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左丘明、《春秋公羊传》-公羊高、《春秋谷梁传》-谷梁赤
《左传》
①地位: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
②别名:原名《左氏春秋》,《春秋内传》、《左氏》
③编者:左丘明
《国语》
①地位: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②别名:《春秋外传》、《左氏外传》
③编者:左丘明
④艺术特色:长于记言,有虚构故事情节,语言质朴,由各国史料汇集而成
《战国策》
①体例:国别体史书,共33篇,标志中国古代文学具有了一定浪漫主义色彩
②别名:《事语》、《国事》、《国策》、《长书》、《修书》、《短长》
③编者:西汉刘向整理编订
④文学特色:三叠式结构艺术手法,塑造个性鲜明人物形象;常用排偶句法,夸张其词,辩丽横肆,亦文辞之最;注重细节描写,善用比喻对比,叙事角度独特
诸子散文:先秦理性精神觉醒的背景下和百家争鸣的艺术氛围中形成并繁荣起来的阐述各家言论思想的说理散文
《论语》
①体例:语录体,叙事为辅,思想:个人为“礼”,政治为“仁政”,教育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②别名:《论》
③编者: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主要是仲弓,子游,子夏,子贡)
④文字特点:辞约义富,语句篇章生动形象,语言简练,浅近易懂,用意深远
《老子》
①政治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②别名:《道德经》、《老子五千文》
③主要思想: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④三真经:《庄子》(《南华真经》)、《列子》(《冲虚真经》)、《道德真经》
3.《墨子》
①体例:语录体,政治思想为“任人为贤”,伦理思想为“兼相爱,交相利”
②编者:墨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③主要思想: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
④文字特色:文章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语言朴质无华,造句遣词口语化
《孟子》(由语录体过渡到专题散文
①体例:语录体散文
②编者:孟子及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③主要思想:以性善论为出发点,主张德治,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④文字特点: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极富感染力,长于譬喻,善于采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手法
《庄子》
①文学体裁:子部,又名《南华真经》
②编者:庄周
③主要思想:顺物自然而无容焉,无为而无不为,反对当时社会上实行的仁义礼乐等社会道德和政治制度
《荀子》(标志了先秦说理散文进入完全成熟阶段)
①编者:荀子(部分为其弟子)
②主要思想:主张性恶论,强调后天的学习,人定胜天,反对宿命论,万物都循着自然规律运行变化等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③文字特点:善用寓言,汪洋恣肆,富有文学性和艺术魅力
《韩非子》
①编者:韩非及后人
②主要思想:“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对于君主:提出了居住专制中央集权理论;对于政治: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对于臣子:去五蠹,防八奸
③文字特点:说理精密,文笔犀利,议论透彻,推证事理,切中要害,描写大胆,语言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