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这段耳熟能详的话便出自我们的高中语文课本,他的作者大家可能只是略知一二,但是他如果放在两汉,尤其是西汉初期,那可是大名鼎鼎的政论书生——贾谊。
贾谊,少年时期便显有才名,师从荀子的徒弟张苍,张苍这个人大家可能不了解,但他的同门师兄弟,想必大家如雷贯耳——李斯和韩非。
汉高后五年,时任河南郡守的吴公听闻贾谊才华横溢,遂将其招致门下,在贾谊辅佐下,河南郡社会安定,仓禀丰而民富,时评天下第一。
汉文帝继位后,吴公将贾谊举荐给了朝廷,文帝委以博士之职,时年21岁,为博士中最年轻者。
文帝每每召集博士们探讨天下大事,贾谊往往对答如流,一针见血。文帝因此破格提拔,升任太中大夫。
《论定制度兴礼乐疏》
“汉承秦之败俗,废礼义,捐廉耻,今其甚者杀父兄,盗者取庙器,而大臣特以簿书不报期会为故,至于风俗流溢,恬而不怪,以为是适然耳。夫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乡道,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夫立君臣,等上下,使纲纪有序,六亲和睦,此非天之所为,人之所设也。人之所设,不为不立,不修则坏。汉兴至今二十馀年,宜定制度,兴礼乐,然后诸侯轨道,百姓素朴,狱讼衰息......”
贾谊针对秦制的弊端以儒学与五行学说设计了一整套汉代礼仪制度,主张“改正朔、易服色、制法度、兴礼乐”,以进一步代替秦制。由于当时文帝刚即位,认为条件还不成熟,因此没有采纳贾谊的建议。
《论积贮疏》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节自《汉书·食货志》
贾谊针对西汉初期的经济危机,以及“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的社会现象,提出重农抑商的主张,主张政府加强农业建设,提高粮食储备,应对饥荒
,发展经济巩固国防,这放在当时可是一个地主阶级的伟大卓识。
政治上
贾谊较早的看出诸侯割据和匈奴入侵的弊端,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由于刘邦感慨秦朝孤立之败,便大肆分封诸王,实行“郡国并行”,诸侯国力日渐膨胀。贾谊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是不是很眼熟?文帝时期并没有实行,可是几十年后的武帝时期便开始了“推恩令”,这就是贾谊思想的传承。
对于匈奴入侵,西汉初年,国力衰微,百废待兴,刘邦想要一举击败匈奴,却打了个“白登之围”若非陈平献计,能否平安归来尚未可知。贾谊针对的方法便是—养晦韬光,等到实力大成,再与匈奴一较高下。这个计策也到武帝时期得到验证。
经济上
文帝时期,由于皇帝将铸钱大权交与私人,所以当时“邓通钱”和“吴钱”通行天下,贾谊又向文帝上《谏铸钱疏》,指出私人铸钱导致币制混乱,于国于民都很不利,建议文帝下令禁止。
遭人谗言,远离中枢
因为贾谊的突出才能和优异表现,文帝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等人都嫉妒贾谊,进言诽谤贾谊“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汉文帝对于这些心腹大臣的话还是很重视的,所以逐渐疏远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贾谊因此被外放为长沙王太傅。
三年后,汉文帝想起了贾谊,征召入京,在宣室接见贾谊。文帝此时对鬼神之说很感兴趣,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原本。贾谊详细讲述其中的道理,一直谈到深夜,汉文帝听得不觉移坐到席的前端。谈论完了,汉文帝说:“我很久没看到贾生了,自以为超过他了,今天看来,还比不上他啊。这就是有名的——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典故由来。
此时的朝廷,灌婴已死,周勃回到绛县封地,不再过问朝事,贾谊并没有受到重任,只是任命他为梁怀王太傅,任职所在地更近朝廷。
汉文帝十一年,梁怀王坠马而亡,贾谊很自责,认为是自己的失职。深深自责,经常哭泣,心情十分忧郁。
梁怀王无后,按例封地应予以取消,贾谊认为,这样做对整个局势不利;建议为梁王立继承人,或者让代王刘参迁到梁国来;扩大梁国和淮阳国的封地,使前者的封地北到黄河,后者南到长江,从而连成一片。文帝听了贾谊的建议,迁淮阳王刘武为梁王,另迁城阳王刘喜为淮南王。从后来吴楚七国之乱中梁王刘武坚决抵御的作用来看,根据贾谊的这个建议所作的部署,确实是深谋远虑。
汉文帝十二年,贾谊在忧郁中去世,时年三十三岁。
汉武帝继位后常常思念贾谊,这或许就是对贾谊最大的肯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