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饱食穷民读书笔记,这何止是上个世纪8
TUhjnbcbe - 2025/1/23 19:34:00
中医白癜风医院在哪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jichuzhishi/baibanzhuanqu/m/17066.html

这本书用几个人物的故事,写了日本经济泡沫时期的怪相和乱象;大概是-在读这本书之前,简单看过简介,本来以为是讲述现在日本人“躺平”的根源;前两天还跟一位好朋友说过这本书,读完之后发现我错了,如果他能看到的话,在这里跟他道个歉;不过,看过书的内容之后,也确实能让人想到躺平现象的根源;于我而言,这本书属于只需泛读不需精读的一类;需要精读的书,一类是经典,比如《荀子》、《灵枢》,一字一句地诵读,突然那一天偶有所得,往往会心一笑;另一类是自传类传记,如《心若菩提》,信息丰富且真实,每一部分的信息都能给人联想和启迪;只需泛读的书,能大概知道讲的是什么就可以了,比如这本《饱食穷民》,知道几十年前,往东几个时区的另一个国家另一个大城市,曾经有一种乱象,这种乱象,让人知道了,总会觉得似曾相识;至于书中具体每个人的经历,记多了害怕浪费大脑的存储空间;于我而言,精读和泛读的区别,要从结果来看,从阅读收获来看;如果书中,有价值的信息丰富,需要逐字逐句咀嚼消化的,那就必须精读;如果翻来覆去都是在讲同一件事,那就只需要泛读甚至不读;比如绝大多数小说,我就从来不看,本就人生如戏,已在戏中,又何苦进入戏中戏;早些年的时候,我特别讨厌“人生如戏”“人生如梦”这样的词,觉得纯粹是无病呻吟;而现在我会觉得,如果是真的这么想,就完全不需要回避,如果只是故作高深,就不值一提;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有时是时间上,有时是空间上,有时是时空上;有一个现象在几年之前还比较明显,那就是美国流行什么,过一段时间中国也会流行什么;时间差造就了很多机会,比如谷歌和百度,MSN和OICQ,ebay和淘宝;而随着互联网的全民普及,这种时间窗口就越来越少;而另外一种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似,也很有意思,比如美国-的房地产泡沫,日本-年的泡沫经济;大概相隔60-68年,东京和佛罗里达,时差13个小时;有一些理论很大概率上不实,或很难验证;比如所谓“三元九运”,但作为探究时空规律的一种思路,依然很有意思;不过这种规律的样本太少,很难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作为打发时间的娱乐,可能也挺好,在长期不影响思维模式的情况下;

这哪是那个年代的日本啊!上边这句话,是我在看这本书时,首先会想到的;而这本书之所以被我归到泛读类,也是因为只需要一句话就能形容这本书:“当你惊讶于身边的乱相时,可以看看书,可能在几十年前,在其他地方,同样的世相,早就已经有过”这本书的语言和故事这本书的语言和案例,略显极端;但书中的故事,看起来依然真实;语言特点和案例选择,大概和作者斋藤茂男的记者身份有关,毕竟有的职业确实需要“哗众取宠”,这也没什么不好,如果初心没有恶意的话;而故事之所以真实,大概是因为,那本身就是事实;严重的加班现象曾经看到过一个笑话,说一个日本人来中国工作,自我介绍时说“我是一个工作狂”,不久之后实在不堪工作压力,选择离开,离开时还说“你们这么加班是不人道的”但也许,笑话只是笑话,至少在我从这本书里看到的内容,那个年代的日本,加班现象非常严重;甚至要通过控制加班时间来控制预算,不过和现在某些没有加班费的公司对比的话,似乎确实不算什么;书上有一项统计数据,说保险公司非繁忙期,下班时间统计如下:“男性职员晚8点前下班的占32.1%,8点到10点下班的占38.5%,10点以后下班的占29.4%”当然,这肯定还比不了,更比不了,只是五十步笑百步,那就没有意思了;质和量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书里说,一项调查显示,即便是住在东京市中心的人,除去吃饭、洗漱、上厕所、整理仪表后,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所剩无几;“家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吃’、‘洗’、‘睡’的地方”我觉得上边这句话,即便是在几十年后,依然会有不少人感同身受,不过是往后推一个时区而已;24小时不夜城“电视台纷纷播出深夜节目”“满大街都是24小时便利店”“企业活动逐渐转向24小时制”“整个社会都逐渐朝着‘24小时不夜城’方向发展”通勤时间长“以东京圈为例”“通勤时间在30分钟以内的仅占32.4%,一小时以内的也仅有66.3%”“上班单程一个小时以上的长距离通勤者高达三成以上”可惜的是,作者没有可能没有想到几十年后,有另外一个地方的通勤时间,一定会让他更为震惊;比如,下边这张图:

健康亮起红灯“日本劳动省在年11月以全国近八千家企业、约人为对象完成的《劳动省健康状况调查》显示”:“出现某种自觉症状的受访者高达82.9%”“感觉身体疲劳的人占67.3%”“72.2%的受访者表现出精神疲劳”“在中层干部中更高,达到79.5%”“55.5%的人表示出现比精神疲劳更加严重的‘强烈不安、烦恼、心理压力’”“徘徊在过劳死边缘红线的人也越来越多”精神健康出现问题“强迫症患者以及带有强迫症倾向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甚至有上班必须右脚(左脚)先迈进去的人;洁癖的人也很多,甚至不到二十分钟就去洗一次手;—虽然我不太明白为什么洁癖也是精神健康问题,但是能理解书中所描述的精神乱象;过劳猝死者增多这一点,即便是几十年后,看到这一篇笔记的朋友们,有没听说过工作猝死的吗?业绩猛于虎/竞争激烈书里举例子,用的是当年日本证券公司的员工;现在有没有听说过“末位淘汰”“/”“狼性”“福报”的吗?“‘7-11’作息的人不在少数”遍地“小微贷”书上的原文是“从健一的公司出来,往车站方向走,无论是大街还是小巷,道路两旁林立的招牌,全都是各种‘小微贷’”—如果把道路改成网站的话,这段话依然让人感觉很熟悉看书时记下的笔记,还有很多,不想一点一点记录了,关键词附在下边弱肉强食女保险员、女销售疯狂透支用物质填补内心的空虚虚幻的中产梦快节奏的城市技术人员高单身比例35岁危机自闭症、抑郁症变态过食症活在“目标”里的人男人们也陷入自闭经济支撑生活,还是生活支撑经济?书中曾提到,“虽然经济是支撑人们生活的重要基础,但其本身不是我们活着的目的”“人们开始变得像企业一样对经济活动愈发敏感,甚至可以说人类已经被改造成了金钱和物质统治下的行尸走肉”最后简单总结一下:我看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了在几十年前的另一个地方,曾有有过让人感觉类似的事;当几乎所有人都不太‘正常’时,有可能是所有人都错了;毕竟在群体面前,个体不算什么;在时间面前,群体也不算什么;

1
查看完整版本: 饱食穷民读书笔记,这何止是上个世纪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