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众所周知,秦始王统一六国后,开创了一系列在如今看来,都是利国利民的政策,虽然也有“焚书坑儒”这种为后世诟病的一些做法,但不得不说,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地同域,这些对国家尽快完全统一,中央集权以及文化传承都有极大的作用。
在秦始王伟岸的身旁,就站着一个谦逊,睿智的千古一相,李斯。可以说秦朝从大一统前,到一统后几十年,李斯对整个秦朝的影响是巨大的。
李斯生于平凡,师从荀子,寒窗苦读,终成小吏,也就是一个小小的地方官员,跟千古一相完全扯不到一块,但要知道在那个时代,出身卑微,能成小吏也能证明自己并非庸人。
事实证明,选择大于努力,虽然生于楚国,但看清六国形势,更看清当代楚王的能力与格局后,毅然投奔秦国,于吕不韦府中,做一个小小的参谋,然而,吕相虽然也知道李斯颇有才华,但并不重视,因为手下能人众多,李斯只是其中一个。
但是李斯并不气馁,抓紧每个机会,看清局势后,选定王子政为今后辅助之人,在其他人都站位当权的时候,他却孤注一掷,一直耐心辅助王子政,更是将自己的治国方针,利国利民的政策都缓缓灌输于王子政。后来的秦始王政治文化改革,都离不开这段时间李斯的理念引导。秦始王的上位,一路上也是充满荆棘和血色,李斯在这其中,也有不少出谋划策,同时也在其中除去韩非子(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担心韩非子成来秦始王的谋士,于其争峰。
后来秦始王统一六国,李斯更是把想法化为现实,在成就了秦始王的雄图伟略后,更成就了自己位极人臣,尽享荣华的人生目标。这妥妥的人生到达了巅峰!
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这种站于巅峰的凛冽,化为一阵阵杀气,迎面而来。
李斯功成名就后,一直担忧已经拥有的会转眼间失去,在这种患得患失间,他开始迷失。如果秦始王没有驾崩,也许李斯依然是千古忠臣。
公元前年秦始皇途经沙丘去世,同行者有李斯,赵高,和秦始皇二子胡亥,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李斯无法平静,因为他的一切,都是秦始皇给的,如果秦始皇不在位,所有的一切,都将化为乌有。
这时,秦始皇的遗诏是传位于大王子扶苏,但还没交出遗诏,赵高就拦截了,许诺李斯,只要配合改遗诏为传位于胡亥,就能保证他今后荣华富贵,继续位极人臣。
善恶只在一念之间,李斯茫然中答应了。
也许答应与不答应,结局都决定了,像李斯这种睿智之人,秦始王的去世,代表着他的仕途已经完了,但还是不甘心,最后要赌一把。
不得不说的是,李斯还是高看了自己,被赵高骗了,往后并没有权力富贵,只有杀机。
当胡亥上位后不久,就被赵高诬陷叛国,更是被腰斩街头,夷三族。
李斯的一生,其实极尽精彩,出于平凡,达至巅峰,只是贪念权势,执着荣华,如果能做到激流勇退,在巅峰时,选择重返平凡,或许能有个安稳晚年。但道理都懂,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人呢?
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