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口诀表是小学生必背的计算口诀,是从“一一得一”开始,到“九九八十一”为止,而在我们古代,却是倒过来,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得四”止。年夏,湖南里耶发掘的秦简赫然出现完整的“乘法口诀表”。这惊天的发现改写了世界的数学发展史。
年6-7月发现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里耶古城1号井,共多枚。主要内容是秦洞庭郡迁陵县的档案,涉及广泛,有行政设置、官吏任免、司法文书、物资登记等等。对于里耶秦代简牍发现的意义,学界认为它是继秦始皇兵马俑之后秦代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其研究成果将大大填补史料的缺佚。它的重要性在于将极大地改变和充实人们原有的知识结构。从某种意义上说,里耶秦简对于秦史的重要性不亚于甲骨文对于商史研究的意义,它将从根本上改变秦史研究的面貌。
在考古现场清洗出土的秦简时,一枚长22厘米、宽4.5厘米的木牍引起了考古工作人员的注意。经过一番辨认,排列整体的乘法口诀表映入眼帘。毫无疑问,这是距今两千多年前的乘法口诀表。
乘法口诀表是中国儿童启蒙必背的数字运算基本工具,这枚写有九九乘法表的里耶秦简,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最完整的乘法口诀表实物,这说明早在秦朝,我国就已熟练掌握乘法交换律,并将其用于社会生活所需的各种计数中。
不仅如此,九九乘法口诀”可能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这是有史料证明的。《战国策》、《荀子》《管子》等书中都有“六六三十六”、“三九二十七”等句,两千多年来,中国人从小就开始背诵的“九九歌”,在常人看来并不值得重视,人们还常常把“心思多”比喻成“小九九”。
里耶秦简改写了世界的数学发展史,西方最早的乘法口诀表是在多年前出现的,这说明我国发明乘法口诀表比西方早了多年。
说起来这九九乘法表,便让我想起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春秋年间,齐桓公设立招贤馆征求天下贤才。可是等了很久,一直没有人来应征。过了一年多,好不容易来了一个人。他声称自己有“小九九”,并当着齐桓公的面把九九乘法表背了一遍。齐桓公愣了一下说:“你开玩笑吧,这也叫本事?九九乘法口诀叫什么本领!”
那个人说:“会九九歌确实不算什么。但是如果您对我这个只懂得九九歌的人都能以礼相待的话,还怕天下高明人才不投奔到您这儿来吗?”
齐桓公听过深以为然,隆重地招待了此人。这个消息不胫而走。果然,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有许多贤才从四面八方来到了齐国。
这个故事出自《韩诗外传》,因此春秋战国时期应该就有了九九乘法表,刚开始,很多外国人都不相信,一直以来的固有思想都是认为乘法口诀表最早源于西方,但是此次出土的文物明明白白证实中华民族的古人早就发明了九九乘法口诀表,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再一次得到了有力证实。
一个时代浓缩于一个城,一个城又浓缩于片片木简。
在时光机还没有被发明之前,考古是最好的穿越方法。
(图文整理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