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我们骑着单车纵横着,
飞扬着的青春。
若论初中每天上下学和谁一起结伴而行的路途最多,非老申莫属。
年的初三,在老申进重点班之前,除了顺路的一群同学外我俩几乎是形影不离。
尽管初中时早上7:20到校上早自习,但我俩无论寒冬酷暑每天早上5:30起床。
忘了是谁先提议去爬山,然后骑单车汇合,跑到很远的贤山上。
那时还没有修盘山路,单车停山脚下,于树下落锁。
然后步行爬山去看日出,一看就是连着一整个学期,除了雨雪天,未曾间断过。哪怕冬季的寒风冻僵了戴着厚厚手套的双手,我两也不以为意。
静默,不言,不语,观朝霞。
年轻就是抗冻,不下雪不穿秋裤,我们觉得这是一种锻炼,亦是一种修行。
然后下山,买早饭吃,互相轮流着请,然后到校上早自习。
在最好的初中之一的七中,学习氛围很浓。
除了老申和我,还有老江、老万和老刘,那些年的我们几人私下组成了一个小团体,痴迷于国学的小团体。
写联作对,吟诗作赋,何其快哉!
我们几人把耳熟能详的国学快买齐了,谁谁买了哪一本会互相通知,不要买重复了,之后就互相借阅。
《诗经》、《楚辞》、《春秋左传》、《老子》、《墨子》、《吕代春秋》、《列子》、《庄子》、《周易》、《尚书》、《周礼》、《礼记》、《论语》、《大学》、《中庸》、《孝经》、《尔雅》、《孟子》、《山海经》、《资治通鉴》、《荀子》、《韩非子》、《管子》、《全唐诗》,《全宋词》,《西厢记》、《乐府诗集》、《聊斋志异》、《文史通义》、《战国策》......
从老庄的道学与逍遥,
到孔孟的仁礼和修身,
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
读不懂的就看后面的译文注解。
当年还是太年幼,仅仅了解的是浅表。
若以如今之成年去品读,
则又是一番新解。
以宏观体察万物,
世间的是非、对错和善恶,
如浮游、如砂砾,
何其渺小。
纷争的终究是红尘和世俗!
人喜怒之一时,
人哀乐之一时,
终若一现昙花、白驹过隙。
烦恼于一时为自扰。
先觉利己后利他,
后知利他后利己,
再悟利他为利己。
......
年大学毕业后的老申,选择了北漂。
我赞赏他无畏一往无前的勇气,还记得很久之前,我在他郁郁不得志的qq空间一篇日志下,回复他:
你是我,另一个榜样!
是的,
我羡慕着他的选择,
羡慕着他的漂泊,
羡慕着他的洒脱,
羡慕着他的随性而活。
老申的文笔其实也很好,毕竟都是沉浸过“四书五经”的人,
只是被他荒废掉了,
他后悔不后悔我不得而知。
但我替他感到婉惜!
似钟子期与俞伯牙心心相惜,因为我们都爱文字。
深沉的文字估计也只有我这些少数人能读懂,
读懂他要表达的文章主题!
年,包括大学毕业前的提前实习,辛劳工作积攒了几年储蓄的他,辞职了。
开始了他用足迹丈量国土的人生旅行规划。
那年夏天,他首先开始了自己的川蔵线国道的骑行。
北京的卧铺火车直达成都,
再转车到雅安,
从雅安开始了自己的骑行之路。
雪山、草地、峡谷、大渡河、澜沧江……
到达终点,西藏的布达拉宫。
年8月中旬,川藏线骑行中的老申年8月末,到达布达拉宫的老申老申说,这是他用相机一帧帧、一帧帧连接起来的那些峥嵘岁月。
他的QQ空间相册留着很多照片,我挑选了一些照片素材,配上文字,介绍图片中的景点,剪辑成简单的视频。
发给他看的时候他十分感动,
也十分感慨着近十年前自己的孤行。
我一直觉得老申是带着他的失意和诗意,
带着心碎和梦想,
带着未知和彷徨,
带着世俗和挣扎,
带着矛盾和渴望,
奔向远方!
这些感触,我也同样有,
只是他做到了于外的自我寻找,
而我,只是于内的等待,
等待着心路的自我萌芽!
虽然那年他上传图片的时候我有看过。
但在剪辑的时候我又认真看了他拍的每一张照片,
十年前和十年后,
感官和心境又有所不同。
感觉也许真正的风景不是在某一个景点,
而是路途上所有的景色伴着自己的所思、所见和所感,
是会延展到灵魂深处的某些微不可察的细腻的感知及触动,
若用文字表达会觉得烟火气侵扰了神圣的青藏高原,
会失去灵性!
后来的几年,老申一直在穷游。
他的脚步从东北到西北,
从东南到西南,
从南到北,
从西到东。
从国内到国外的东南亚,周游了列国。
直到他的积蓄为0。
(以下是截取的老申部分相册合集)
游历了两三载,回归后的老申低调了。
没有再更新动态,没有再写日志。
期间他回来了一次,待了几日。
久别重逢,数年未见。
我和他聚了很多次,在他家或在我家,在河畔的茶座或者是烧烤摊。
我们谈理想,
谈见闻,
谈诗词,
谈境遇,
谈工作,
谈女孩,
谈经年。
仿佛回到了车马慢的年代。
后来我还约了小宣,我们三个在老申家玩斗地主,玩三人麻将,不亦乐乎!
直到老申又回京了!
再然后各自忙着工作、生活、相亲,
联系的甚少。
再然后关乎他的生活,
关乎他的一些消息,
都慢慢地少了!
我印象当中,此后几年期间他应该换了两种工作,跟他大学所学专业毫不相关。
最长的一份工作应该是从事摄影。
他也是个怀旧的人,虽然我们都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