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枣庄兰陵还有荀子的昨天与今天
TUhjnbcbe - 2024/12/20 13:33:00
北京白癜风治疗费用 http://www.jk100f.com/m/

兰陵在今天,只是一个古镇,与枣庄市峄城区的峨山和底阁接壤。但在解放前和解放初,它还是一个县,是古峄县的前身。

《峄县志》对兰陵的历史沿革有详细的说明和考证,证明兰陵、承、峄都是今日枣庄市的旧疆。

兰陵最早作为鲁南的一个地名是在战国时期荀子任兰陵令时出现的。在战国时期之前,这里是古鄫国的疆域。古鄫城在枣庄市峄城东80里,“夏少康封其少子曲烈于鄫”。到春秋时,鄫属于楚国,春申君相国之后,楚王将鲁南的淮北12个县封给春申君,其中就包括鄫、邳等地。春申君相楚八年,因为齐国对他的封地构成威胁,因此,他放弃了这一边界地区的封地。作为交换,楚王以繁华的吴都封给了他。同时,为了加强边防,以与齐国对抗,春申君派当时著名的智者荀子到这里担任领导和管理者,这就是《史记》中所提到的“春申君以荀况为兰陵令”。所谓“令”,在当时是行政长官的称呼,大县称令,小县称长,荀况所管理的兰陵是大县,因为称为兰陵令。

兰陵作为地名的由来,主要原因为因高阜生兰而得名。高阜为陵,鲁南地区是泰岳的余脉,这里的地貌非常特殊,以特有的七十二崮而著称,但也有一些不是崮的丘陵山脉,如峄城北部的坛山、兰山等,兰陵距兰山很近,当以兰山得名。而“兰山”的“兰”,据田兵先生考证,就是当地所产的一种菊科植物,俗称梁香或孩儿菊,结子如小豆荚,这就是《楚辞》中所说的那种“兰”,《离骚》称其绿叶,紫茎、素枝、可纽、可佩、可藉、可膏、可浴。今天,兰山属临沂市,兰陵镇也被割给临沂的苍山县,但枣庄市峄城区也有以此命名的村庄,如兰城店,就是以兰命名。

公元前年,楚国顷襄王病死,春申君黄歇从秦国将太子救出,回到楚国后做了国王,称为考烈王,黄歇则被封为相国,号春申君,并封以鲁南淮北之地,到考烈王八年,即公元前年,荀子始任兰陵令。荀子在兰陵为官十八年,深受群众爱戴,深深扎根于这块土壤之中,试图实现他的“百里地而天下一”的王道理想,但不曾想春申君在考烈王死后,惨遭奸人李园杀害,荀子的令长之职因此被免去。

荀子不愿离开兰陵这块他付出心血的土地和人民,因此,便“因家兰陵,在兰陵著书立说,教书育人”,李斯、韩非子、浮丘伯等,都是荀子在兰陵时培养出来的弟子,李斯、韩非子发展了荀子的治国理念,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新的封建帝制立下了不朽功劳。荀子在兰陵著述十数万言,死后就葬在兰陵城东南二里路的堰头河岸上,至今,荀卿墓和墓碑仍在,墓的周围已经过修茸,拉上了围墙,还建立了荀子亭。荀子字卿,名况,称为荀卿,但《汉志》又称他孙卿子,他为何又姓孙了呢?有人认为:“其曰孙者,避汉宣帝讳也。”因为汉宣帝名询,也有人认为“荀、孙二字同音,语遂移易。”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荀卿“盖郇伯、公孙之后,以孙为氏也。”当时,荀与孙皆为氏,姓氏混一,两姓并称者常见。在荀子自己写的书中,自称为孙氏,而在司马迁的《史记》则用荀氏称,因此,后人称荀卿,而不称孙卿。看来,后一种说法比较恰当。至今兰陵城东的横山镇、城北的洪沟岸村、城南的孙庄,孙家都是大族,枣庄市的峄城区,孙家也是大家族,据传说,他们都是孙卿子的后裔。

枣庄是古兰陵的延续和发展。兰陵作为县治,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迁徙,在东汉时,县治就迁到了承县,也就今天的枣庄市峄城,明朝著名人士贾三近在编著《峄县志》时指出:“山川疆域,古今一尔,世代有推迁,而鄫、承,兰陵之地犹昔也。”因此,在峄城北的十里泉,有荀卿祠堂,供人们祭祀,祠堂东西长50多米,宽30多米,供奉荀卿。清代内阁中书王宝田在重修《峄县志》时曾说过:“循吏汉时称最,然居民独奉祠荀卿,积二千岁不衰,则大儒之效可睹矣。”荀子的《劝学》篇,最为后人称道,至今仍是大中学生的范文,而荀子在当时,就以教育教学闻名,《史记·李斯列传》称:“李斯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汉刘向曾将荀子著述编为《孙卿新书》十二卷,他在序言中曾说道:“兰陵多善为学,盖以荀卿也。长者至今称之曰:‘兰陵人喜字为卿,盖以法荀卿。’”荀卿的文化,不仅影响了兰陵当代人,而且影响了兰陵两千多年来的后来人。“兰陵多学”,值得列举的如西汉今文易学开创者孟喜、经学大师匡衡、贤达人士疏广、疏受、辅政太傅萧望之、南北朝时的佛教传承者萧道成、元末戏曲家贾仲明、明代学士贾三近、贾梦龙父子,以至近代的文学家王思玷、贺敬之等,都受到了兰陵古风的影响而成为一代才人,可谓北斗辉煌,群星灿烂。

1
查看完整版本: 枣庄兰陵还有荀子的昨天与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