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是宗法分封制开始走向没落的时期,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三家分晋”之后,中原大地形成了秦、齐、楚、魏、燕、赵、韩,七国为首争霸中原的局面。各国均在铆足了力气求发展、求扩张。强者为王,拥有话语权,弱的国家只能不断的依附于别国才能求得生存,处境依旧是一天不如一天。
因此,要想完成富国强兵称霸天下的心愿,就要选拔有才能之人来辅佐君王,仅仅依靠那些享受着世卿世禄的宗族子弟根本是行不通的。那么打破“世卿世禄”的选拔制度已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出身卑微的士人迎来了跨越阶层,跨越国度,凭本事吃饭的时代。
时代的先行者早已经出发,他们朝事强秦,暮事南楚,在列国之间纵横捭阖,自身地位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比较有名的就是卫国人商鞅、鬼谷子学生苏秦、张仪等人,都实现了自己的完美蜕变,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有才华之人必当“勇立潮头”,李斯毫不犹豫的抓住了机会,成为了时代的新宠。那么李斯是怎么让自己成为了时代的宠儿,从而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呢?
“老鼠哲学”,成为李斯奉行一生的准则
在《史记》的开篇,司马迁就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年轻人的故事。李斯本是魏国一小吏,每日的工作就是管一管粮库的粮食,日复一日重复着度过。他每日操心柴米油盐,这些家庭琐事耗光了他的精力,即便是这样,一家人还依旧没办法吃饱穿暖。
一日,李斯如厕,他推门而入,里面的老鼠又瘦又小,浑身臭烘烘湿漉漉的,看到有人进来吓得惊慌失措。李斯方便完,进到粮仓的时候,他却发现里面的老鼠硕大无比不说,见到人来躲都不躲。李斯叹息一声,得出了一个他奉行一生的“老鼠哲学”——“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人有没有才华在于他所处的位置,就像这些老鼠一般,处的环境不同,处世的态度也不同,最终达到的高度也不尽相同。
李斯的老鼠哲学奉行了一生,后世有人评价“老鼠哲学”是一种极端的利己主义思想,李斯凄凉的晚年与此不无关系。这个价值观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它的的确确在李斯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得时无怠,时不再来”西事强秦,助秦一统天下
李斯的成功,与他坚韧果然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既然要提升自己的位置,首先就要提升自己的水平,提升自己水平最快的方式就是拜师学艺。他果断地辞了官,踏上了拜师学艺之路,从河南到兰陵,他吃尽了苦头,最终拜到了儒学大师荀子的门下学习帝王之术。
李斯学习刻苦,对于帝王之术的领悟也远超其他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算是学有所成。虽说在学习,但是他依旧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