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这句话要表达什么思想呢?我们不妨一起来探究一下。
“里”,指处所,居所,乡里,乡里乡亲。《周礼遂人》:“掌邦之野,以土地之图经田野。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酂,五酂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刘氏正义:尔雅释诂“里,邑也。”说文:“里,居也。”
为了了解“里”的含义,我查了一些资料。
春秋后期,齐国郊内以五家为轨,轨十为里,里四为连,连十为乡;郊外三十家为邑,邑十为卒,卒十为乡,各设长正,以司其事。战国时,秦用商鞅变法,五家为伍,设伍老;两伍为什,立什长;十什为里,置里正。
人们对“乡里”这个名词的理解,很多人认为“乡”“里”泛指乡民聚居的基层单位,见于《吴子·治兵》:“乡里相比,什伍相保。”《管子·立政》:“劝勉百姓,使力作毋偷,怀乐家室,重去乡里,乡师之事也。”等多处古文当中。据《八闽通志》记载,宋代南安分为八乡统三十二里。
《史记孔子世家》记:“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馀室,因命曰孔里。”从这记载也看出孔子墓冢周边后来也聚居成了一个村叫孔里。柳下惠所在的村名叫柳里。我们现在常用的一个名词“故里”也是指家乡。
上海方言中有“里弄”,指胡同,如有名的石库门里弄。天津现在的地名有很多“里”,例如“幸福里”“美好里”“东江南里”“建设里”等等。很多地方都有用“里”来命名村落。可见,“里”在古时是一种居住区域,可能类似于我们现在的自然村。
“里仁为美”。邢疏:仁者之所居处,谓之里仁。凡人之择居,居於仁者之里,是为美也。
下面对其它字词解释一下:
“择”。九经古义:栋案释名曰“宅,择也,择吉处而营之。”是宅有择义,或古文作“宅”,训为择,亦通。孟子亦作“择”,赵岐曰:“简择不处仁为不智”。
“焉”,犹安也,怎么,引出疑问词。
“知”,通智。不居于仁者之处,不与仁者相交,怎么能增长智慧,怎么从身边人身上学习仁德?
“择不处仁,焉得知”。荀子劝学篇:“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皇疏:“中人易染,遇善则善,遇恶则恶。若求居而不择仁里而处之,则是无智之人。故云焉得智也。沈居士曰,言所居之里,尚以仁地为美,况择身所处,而不处仁道,安得智乎?”
反身录:里有仁风,则人皆知重礼义而尚廉耻。纵有一二顽梗,亦皆束于规矩,不至肆无忌惮,而资质之美者益熏陶渐染以成其德。居于此者不惟可以养德保家,亦且可以善后,子孙而贤且智固足以有成,即昏且愚亦不至被小人引人匪彝,辱宗败家。故人或未有定居,择里而不居于是者,其为无识不待言。即或已有定居而其乡实无仁风,却贪恋苟安,不能舍互乡而入康庄,亦为驽马恋栈豆,智不能舍也。故古今推孟母之三迁,其智为千古之独绝与。
李炳南先生《论语讲要》:居于仁者所居之里,是为美。不择处仁者之里,随意而居,安得为有智者。古语,千金置宅,万金买邻,又如孟母三迁,皆是择仁之意。广义而言,交友,求配偶,皆须择仁。
环境氛围很重要。正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修身处在仁者之中则耳濡目染,习气自然受到熏陶。所以君子善于择处,孟母三迁也是里仁为美的阐释。
如果以为自身抵抗力好,不管处在恶人堆里还是什么恶劣处境,自己都以洁身自好,出污泥而不染,有如此自信当然好,然而也是给自己添累啊。如果以此当为磨练,也很可能自己陷进去而不自知。不得不说: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喜欢的读者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