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苟况《荀子·天论》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按照自然规律把事情办好叫做“吉”,违反自然规律把事情弄糟叫做“凶”。加强农业生产,节约消费,天就不能使人贫穷。生产和生活资料很完备,动作顺应自然变化,适合时宜,天就不能使人发生疾病。遵循自然规律而不违背,天就不能给人灾祸。
所以即使有水旱之灾,却不发生饥荒:即使冷热不正常,却不产生疾病;即使有什么妖异,也不能致人于灾凶。
相反,农事荒废,享用奢侈,天不能使人富裕;生产和生产资料都不充足,又怠惰懒散,天就不能使人平安;违背自然规律,而轻举妄动,天就不能给人吉祥。这样,甚至没有水旱,就饥荒了;冷天、热天还没有到就得病了;没有妖异作祟,而凶灾就出现了。
同一样的天时条件,而乱世遭殃和治世过太平生活大不相同,这不能怨天,而应该说是人事不修所必然招致的结果。所以,能够明确划分,天和人的不同职分,就算是“至人”了。
没有什么作为而成就一切,没有什么追求而得到一切,这就是自然的作用或职能——“天职”。
这样,不管人们的思虑怎样深远,也不能把自己的主观想法,附加到自然上去;不管人们的本领有多大,也只能在自然条件所许可的限度内,去发挥他的能动作用;不管人们的理论、计划怎样精密周到,他始终,只应以是否符合自然客观条件作为其考察的范围,这叫做“不与天争职”。
天有四时的季节变化,地是百物生长的财富宝藏,人则能掌握天时,利用地力,而尽到人为努力,这就叫做“能参”(能参加天地的化育)。如果放弃人为的努力,而寄希望于自然的变化,等待自然的赐予,那就很糊涂了。
以上是《荀子·天论》的译文,当我们读完译文之后,在回顾原文其实也就没那么困难了,古人说的话句句在理,现代的人能领会,却很少去行动,现形势的状况下,我们还执迷不悟任性妄为吗?是不是该反思一下呢?
话不多说,原文奉上: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乏疾!袄怪不能使之凶。
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袄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不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谓天职。如是者,虽深,其人不加虑焉;虽大,不加能焉;虽精,不加察焉。夫是之谓不与天争职。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舍其所以参,而愿其所参,则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