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史话大秦赋李斯荀子最后谈话,看似是成功
TUhjnbcbe - 2024/12/13 17:16:00

史话《大秦赋》第1期,探索历史剧人物背后的心路历程。

明朝人李贽《史纲评要·后秦纪》: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推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就横扫六国、一统天下,进而创立前无古人的秦帝国而言,李斯在世人眼中的地位是很高的,高到可以跟秦始皇“并行”,但是他的结局却是让人唏嘘不已。

《史记·李斯列传》日:“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

秦二世当政后,李斯作为始皇帝最亲近之人,大秦帝国的缔造者,却被像罪大恶极之人般消灭。所遭受的死前折磨更是惊世骇俗。

《汉·书·刑法志》曰:“当皆先黥、劓,斩左右趾,笞杀之,枭其首,菹其骨肉于市。其诽谤诅詈者,又先断舌,故谓之具五刑。”

李斯在被腰斩前,先是脸上刺字,接着用刀割掉鼻子、砍掉左右脚,然后用藤条或荆条将人活活打死,最后砍掉脑袋、把尸体当街剁成肉酱。可以说仅1个“具斯五刑”,李斯就已经死得透了。秦二世后面还要加个腰斩,意味着秦二世的泄愤诉求攀升到极致,他对李斯是恨透了。

一代秦相李斯就这样在帝王的恨意中,落了个不得善终。然而李斯的结局,其实早在李斯离开师傅荀子之时,就已经注定了。而这一切,又都在他跟师傅的告别词中有过暗示。

李斯在楚国上蔡当管仓库的小吏时,看到厕所里的小鼠见人就跑,而粮仓里的老鼠见人却有恃无恐。悟出了影响自己一生的人生哲学“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环境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一个人要想过上好日子,就要明确地想办法攀爬到1个能够给你好日子的环境中,只有处在那个环境中,才有可能成功过上好日子。

自此之后,李斯开始疯狂的恶补自己的学识、认知等,努力让自己有匹配过上好日子的能力,为此李斯特意拜师荀子。除了能力提升,李斯还把眼睛看向四方,探寻能让自己成势的环境,最终选择了秦国。

《史记·李斯列传》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

李斯的眼中,西边的秦王要吞并天下,以自己一己之力建立帝业,所以正值需要大量人才做战略谋划的时候,而这正好是自己一展抱负的千载难逢之机会,于是李斯毅然选择离开老师去秦国奋斗。与此同时李斯也说出了自己对人生价值的理解。而这些话纵使放在今天也是热血满满。

《史记·李斯列传》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

李斯把功名富贵放在了自己追求的终究目标,并且暗讽那些地位卑微,却不想功名富贵,天天混日子的人是白白长了一副人相。在李斯的字典里所谓的“礼义廉耻”那些应该很少,他是把最大的耻辱视为卑贱、贫穷。

后来,到了秦国的李斯,那颗对功名富贵的利己追求,确实让他有了努力的动力,也让他成为了人上人。但是将人生目标仅视为功名富贵,对于人来说是补疮剜肉,看似有效果,实则埋下重大隐患。

对“功名富贵“的无限渴望,让李斯在心理上,可以为了眼前利益而毫无原则,甚至可以说只要价钱合适,他可以出卖任何人,如此一来直接造成了李斯后来的悲剧。

李斯万事利己,赵高得以仅仅是“许诺共治天下”就成功说服李斯放弃自己的职业操守,背叛新君主扶苏,恭迎胡亥篡位。

在篡位的行动中,李斯认定自己是功臣,可以继续得到重用,逃过在秦始皇时代就反对他的扶苏所支配,所以除掉扶苏是他的最大利益选择。

然而李斯忽视了一山难容二虎的事实,李斯要继续把权,当百官之长,但是秦二世之下只有一个位置——赵高作为另1个功臣,他也想要。

赵高是宦官,是秦二世的老师,李斯虽然是丞相,但去后宫次数有限,跟年少的秦二世理论上只是萍水相逢的关系。而古时的大臣权力,往往直接取决于皇权,皇帝说你好,你就好,说你啥也不是,就啥也不是。

如此一来,李斯在跟赵高的争斗中,跟秦二世走得更近的赵高是有天然优势,李斯陷入1个最不利己的环境,最终死在了不利环境中。

环境给予李斯一切,却也让他死在环境之下。功名富贵激励了李斯奋发图强,却也让他被利益蒙蔽双眼,失去基本的判断,酿成“大祸”自己作为人而不得善终,自己的事业二世而亡。

1
查看完整版本: 史话大秦赋李斯荀子最后谈话,看似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