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缺一不可,人是社会性动物,只要生存在这世界上一天,都不可能脱离世俗生活,没有一点烟火气息,那还是人吗。岂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了,神仙谁都想做,可也只能是想想而已,偶尔做做春秋大梦还可以,大概梦醒了那一刻,只能感叹:梦里走了千条路,醒来依旧卖豆腐。人还得是得踏踏实实地做人做事,妄想一夜暴富,那总是不切实际的。
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并不是清高,迂腐,矫情,在华夏文明中,人伦本应该是合乎于天伦,天道。人性本是趋利避害的,没有人愿意一辈子贫穷。富贵未必就是罪恶,理当被鄙视,贫穷也未必就是美德,值得炫耀。孔子说安贫乐道,并不是说就要让人安于贫穷,不思进取,只不过是对于现实中不得志的人的一种无奈的说辞罢了。
判断人类的行为准则就是道义。合乎道的为善,不和乎道者为不善。《论语里仁》篇里有这么一句:“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那意思就是说,钱财富贵是每个人都想要的,但是如果得到钱财的“道”不对,那么这个钱也不能要;同样的,贫困低贱的生活是谁都不想要的,但是如果你摆脱贫贱的方法不符合“道”的标准,那也不能去做。
孔子从来没说过视金钱如粪土。其实金钱未必是罪恶的,只是一种工具,主要看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利用它。《荀子·修身》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
坦荡的人,能够合理地运用自己的一切优势条件,做出成人达己之事,不会被利益左右;而贪心的人,总是被利益驱使,被追逐欲望而蒙蔽双眼,导致自己被物欲牵着走,苦不堪言。
孔子深深懂得人性的本能和弱点,知道一味的打压和扼杀人性并不能解决问题,而是要因势利导。
孔子一生主张君主仁政治国,对君子要求仁德,并不是空泛的讲道德。因为脱离了基本物质生活而空讲道德那不是虚无缥缈的吗?孔子不排斥,否定金钱和富贵,他没那么迂腐,一根筋,他是非常实际的,懂得通权达变。
不但如此,孔子并不掩饰对富贵功名的渴望,他自嘲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还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孔子从小干过很多低贱的活,他也渴望富贵,如果做给达官贵人开路的人能富贵的话,那也愿意,他不以为做底层人士有多么的耻辱,他吃过很多苦,也很同情那些贫苦的百姓,只要能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能致富的话那也无可厚非。
《论语·泰伯篇》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在国家政治清明时贫困而且地位低下是耻辱的,在国家政治黑暗时富有而且位高权重是耻辱的。所以孔子也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也。在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之时,诸侯昏庸,卿大夫把持朝政的局面,孔子是绝对不可能与那些乱臣贼子同流合污的,即便给他再多的官位和财富。
追求财富和地位是人的本能,我们应该正确地看待,合乎道义的人们可以尽量争取,君子也不例外。这并不像后世的那些假道学文人腐儒,总是耻于言富贵,甚至存天理,灭人欲,孔夫子不知道自己的思想竟然被歪曲到如此地步。
正所谓学而优则仕,君子追求财富和地位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私欲,更是要治国,平天下,因为他们肩负着天下的神圣使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