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汤殷权论语讲义为政第二篇子曰非
TUhjnbcbe - 2024/9/8 19:42:00
白癜风假期不白过 https://m.39.net/pf/a_5777832.html

2.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孔子说:“祭祀不该自己祭祀的鬼神,那是谄媚;见到合乎正义的事而不做,这是不够勇敢。”

鬼:《祭法》:人死曰鬼。《祭仪》: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

谄:奉承,巴结,谄媚

义:天下合宜之理。

勇:勇敢、勇气之类。

讲义:

一、此一章书,是孔子教人“专心务义”之意。

务:从事,致力

怎么深刻理解“义”?请参见《论语.学而第一》“有子曰信近章”。

二、第一节: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人们祭祀的对象有两种:神,鬼。

神:一是指人们所敬畏的大自然,比如山川,谷物,水火等;二是指对天下百姓有巨大贡献,曾经给百姓带来利益的人。鬼:人死为鬼,指祖考,即自己的祖先和去世的父母。

人们祭祀的目的有几种,一是敬畏他们的神力;二是歌颂他们的品德,怀念他们的功绩;三是祈求他们的保佑,给活着的人带来福。

对于本节的解读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专指“鬼”,指去祭祀别人的祖考。二是指神和鬼,指去祭祀不该祭祀的慎和鬼。

本章是“为政篇”的最后一章,要结合起来“为政”来理解。《礼》云:天子祭祀天下之名山大川及其祖庙;诸侯祭祀国境内的名山大川及其祖庙;士大夫祭祀其先祖。所以,对于“非其鬼”的“鬼”,不可专指祖考。孔子在这里只是举一“鬼”而说明一个道理的。

非其鬼而祭之,就是巴结、奉承、谄媚。是太想求福而做不该做的事。

比如,不修身而想家齐、国治、天下平;想不劳而获;想付出最少,获得最多;想得到分外的收获;等等这些,都是一心求福,他们必定去做“非其鬼而祭之”之类的事,那就必定去巴结、奉承、谄媚于别人。

《孟子·离娄下》里有对这一类人丑恶嘴脸的刻画,谓“齐人之福”:

齐国有一个人,家里有一妻一妾。那丈夫每次出门,必定是吃得饱饱地,喝得醉醺醺地回家。妻子问谁与他一道吃喝的,他说全都是有钱有势的人。他妻子告诉他的妾说:丈夫出门,总是酒醉肉饱地回来,问他和些什么人一道吃喝,他说全都是有钱有势的人,但我们却从来没见有钱有势的人到家里来过,我打算悄悄地跟着他,看他到底去了什么地方。

第二天早上起来,她尾随丈夫,走遍了全城,没有看到一个人和她丈夫说过话。最后他走到了东郊的墓地,向祭扫坟墓的人要些剩余的祭品吃,不够的话,再向另一家祭扫坟墓的人们乞讨。这就是他追求酒醉肉饱的方法。

他的妻子回到家里,告诉他的妾说:丈夫,是我们仰望而终身依靠的人,现在他竟然是这样的!二人在庭院中抱怨着,哭泣着。而他们的丈夫还不知道,得意洋洋地从外面回来,依旧在他的两个女人面前摆威风,摆架子。

在君子看来,人们用来求取升官发财的方法,能够不使他们的妻妾引以为耻而哭泣抱怨的,是很少的!

孟子借齐人形象地刻画了求富贵者的丑态。

《孟子·滕文公下》曾子曰:“胁肩谄笑,病于夏畦。”(耸着肩,脸上堆着笑容,去巴结奉承别人,这样做比夏天在田地里干活还难受)

三、第二节:见义不为,无勇也

义者,宜也,该做的。深刻理解“义”?请参见《论语.学而第一》“有子曰信近章”。

在这里,讲讲对“勇”的理解,以及“勇”的种类:

《论语.阳货》子路曰:“君子尚(崇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子路是尚勇的,是勇敢的。孔子教育他说:对于君子来说,义高于勇。符合道义的勇,才算真正的勇;在上位的人,如果他很勇敢,但不符合道义,那就会天下大乱;平民如果很勇敢,但不符合道义,那他就会成为强盗。像这样的不义之勇,不如无勇。

举一个“齐人之勇”的例子来理解“不义之勇不如无勇”:

《吕氏春秋·仲冬纪·当务》载:齐国有两个勇敢的人,一个住在城东,一个住在城西,有一天两人在路上不期而遇。住在城西的说:“难得见面,我们去喝酒吧。”“行”。于是两人进酒铺喝起酒来。酒过数巡后,一个说:“弄一点肉来吃吃怎么样?”另一个说:“你我都是好汉。你身上有肉,我身上有肉,还要另外买肉干什么?”于是叫伙计拿出豆豉酱作为蘸料,两人拔出刀来,你割我身上的肉吃,我割你身上的肉吃。纵然血流满地,他们还是边割边吃,直到送掉性命才停止。像这样的勇敢,还不如不勇敢。

在这里,孔子是教人“见义勇为”,这是儒者之勇,是真正的勇。社会需要这样的勇。

再来看看荀子对“勇”的分类:

《荀子·性恶》篇:“有上勇者,有中勇者,有下勇者。

●天下有中(正),敢直其身;先王有道,敢行其意;上不循(遵循)于乱世之君,下不俗(同流)于乱世之民;仁之所在无贫穷,仁之所亡无富贵;天下知之,则欲与天下同苦乐之;天下不知之,则傀guī然独立天地之间而不畏:是上勇也。

●礼(体)恭而意俭,大(重)齐信(忠信)焉,而轻货财;贤者敢推而尚之,不肖者敢援(抑)而废之:是中勇也。

●轻身而重货(财物),恬(安)祸而广解(找理由宽慰自己)苟免,不恤是非,然不然之情,以期胜人为意:是下勇也。

《荀子·荣辱》:有狗彘(zhì,猪)之勇者,有贾(gǔ,商人)盗之勇者,有小人之勇者,有士君子之勇者。

●争饮食,无廉耻,不知是非,不辟死伤,不畏众强,恈恈móu然(贪婪的样子)惟利饮食之见,是狗彘之勇也。

●为事(做,求)利,争货财,无辞让,果敢而振,猛贪而戾(lì,暴恶),恈恈然惟利之见,是贾盗之勇也。

●轻(随便,轻易)死而暴,是小人之勇也。

●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干与,对付,反对)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桡(ráo,屈服),是士君子之勇也。

《孟子·公孙丑上》有“我四十不动心”章,有孟贲之勇,他是逞勇;有北宫黝之勇,主必胜;有孟施舍之勇,主无惧;有曾子之勇(孔子所说的“大勇者”),主理直。

《韩诗外传.卷六》记载有子夏之勇,《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的蔺相如之勇,都属于儒者之勇。

以上都是以“义”来说“勇”。下面是从性情、血气方面分别“勇”:

《燕丹子传》:“...血勇之人,怒而面赤;脉勇之人,怒而面青;骨勇之人,怒而面白;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刺秦王的荆轲就是神勇之人。

四、通章之意,在于“见义勇为”和“淫祀无福”。

《孟子.离娄下》: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不该干的不干,那才知道去干该干的。

“谄”、“见”,均在事上见。谄,必不义;义,必不谄。

《礼》云:“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无福。”

《集注》当中说:“神不享非礼”。神是公平公正的,他不接受不合礼的祭祀,自然也不会保佑他,帮助他了。所以,不该自己祭祀的而去祭祀,或者一边作恶一边求神拜佛,那都是不管用的。孔子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丘之祷也久矣”云云。

《左传》曰:“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歆:xīn,飨,祭祀时神灵享受祭品、香火。非类、非族,正指人鬼之非祖考而犹(仍然)祭者。

春秋之时,很多人(包括人君和卿大夫)妄为祈福,做淫祀。还有一类人,如楚昭王者,就不如此。

《左传.哀公六年》载:初,昭王有疾。卜曰:“河为祟。”王弗(不)祭。大夫请祭诸郊,王曰:“三代命祀,祭不越望。江、汉、雎、章,楚之望也。祸福之至,不是过也。不谷(君王自称)虽不德,河非所获罪也。”遂弗祭。孔子曰:“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国也,宜哉!”(河:黄河,黄河之神。望:疆界。不是过也:本国之神降罪于人,也不会越过疆界降罪于他国之人。)

《论语.雍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也。”

历史上那些仁人志士,在大是大非面前,他们能够舍身取义,杀身成仁,都是义勇者,是民族精神的代表和象征。

五、阅读材料

●《韩诗外传.卷六》:子夏曰:“来!吾尝与子从君而西见赵简子,简子披发杖矛而见我君。我从十三行之后,趋而进曰:‘诸候相见,不宜不朝服。君不朝服,行人卜商将以劲血溅君之服矣。’使反朝服而见吾君者,子耶我耶?”悁曰:“子也。”子夏曰:“子之勇不若我一矣。又与子从君而东至阿,遭齐君重鞇而坐,吾君单鞇而坐,我从十三行之后,趋而进曰:‘礼,诸侯相见,不宜相临以庶’揄其一鞇而去之者,子耶我耶?”悁曰:“子也。”子夏曰:“子之勇不若我二矣。又与子从君于囿中,于是两特肩逐我君,拔矛下格而还之者,子耶我耶?”悁曰:“子也。”子夏曰:“子之勇不若我三矣。

●《韩诗外传.卷六》:所贵为士者,上不摄万乘,下不敢敖乎匹夫;外立节矜而敌不侵扰,内禁残害而君不危殆,是士之所长而君子之所致贵也。若夫以长掩短,以众暴寡,凌轹无罪之民,而成威于闾巷之间者,是士之甚毒而君子之所致恶也,众之所诛锄也。诗曰:‘人而无仪,不死何为?’夫何以论勇于人主之前哉?”于是灵公避席抑手曰:“寡人虽不敏,请从先生之勇。”诗曰:“不侮鳏寡,不畏强御。”卜先生之谓也。

六、成语

见义勇为:成语,出处于此。意思是看到合乎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待续)

1
查看完整版本: 汤殷权论语讲义为政第二篇子曰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