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溥仪乳母走后,在我身边就再没有一个通人
TUhjnbcbe - 2024/8/30 18:39:00
北京中科中医院好不好 http://pf.39.net/bdfyy/bdflx

(说历史的女人——第期)

《荀子·礼论》有言:“乳母,饮食之者也。”

乳母,其实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奶娘。这种职业,也仅在古代有。一般而言,从事这种职业的多为底层女性。而需求者则是富贵阶层,古时候历代皇帝多有乳母,有的被载入史册,有的则没有。比较出名的乳母,比如《西京杂记》记载了一则有关汉武帝和乳母的事,说汉武帝的乳母在外边有违法乱纪的事传来,他准备杀其治罪,其乳母乃求告东方朔,在东方朔的帮助下避过杀头之祸。再比如明朝皇帝朱由校的乳母客氏,算是古代史上最有名的乳母了,后被朱由校纳为妃子,封为“奉圣夫人”。

古有母凭子贵之传统,乳母虽没有生育之功,但有哺乳之劳,所以一些乳母因为哺乳对象身份高贵,也跟着发达。但这毕竟是少数,多数乳母的命运都比较悲惨。比如溥仪的乳母,就是一位命运极其悲惨的女性。不过她对溥仪的影响很大,溥仪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

“乳母走后,在我身边就再没有一个通“人性”的人!”

——(此语见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第八十一页)

那么溥仪的乳母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女性?有着怎样的人生?为何能够对溥仪的内心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和震动呢?

溥仪的乳母王焦氏,她的出生时间是公元年,当时还是光绪帝时期。她的出生地是直隶河间府任丘县某村焦家,家庭赤贫。家庭成员是4人:父亲、母亲,她和一个长其6岁之兄长。家庭的依靠是数目薄田,还是洼地,若是遇到雨水比较多的季节,则容易被大水冲毁,所以这原本靠天吃饭的薄田,安然无恙的时候收成尚不足全家衣食之用,若是遇上旱涝,就更靠不住了。

天有不测风云,时至光绪十六年,那年溥仪乳母王焦氏才三岁,直隶北边下了一场特大暴雨,引发巨大水灾。有关本次水灾,著名的李鸿章在对朝廷的奏折中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汇报,其中写道:

“二十九日起至六月初六日,大雨狂风,连宵达旦,山水奔腾……数百里间一片汪洋……人口牲畜,淹毙颇多……小民……颠沛流离,凄惨万状……目不忍睹……”

也正是这次数十年一遇的灾难,把溥仪乳母王焦氏的命运改变了。

在洪流般的逃难大军中,年仅三岁的王焦氏对于饥寒交迫的父母兄弟来说,成了一个累赘。她的父亲挑着一个担子,担子一端的框里装的是破旧的衣服等杂物,算是家里的全部家当,担子的另一端则是三岁的王焦氏。

也许因为饥饿,也许因为寒冷,也许因为绝望,总之,在逃难的路上,她的父亲数次想把这个被饥饿折磨得嗷嗷哭啼的小女儿扔掉,但最终都因难舍的骨肉之情,又重新放回框里挑着上路了。

就这样,饥寒交迫的一家四口人:父亲、母亲、9岁的哥哥,还有框里的她。

他们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熬到了当时的帝都北京城。

他们来北京的最初目的,是想投奔一个本家亲戚,这个亲戚在京城里头做太监。

可是这个太监亲戚早已变成了势利小人,哪里瞧得上穷亲戚?因此,他连见他们都不见,更别说周济帮助了。

就这样,这一家四口人走到了人生的穷途末路,为了活命,他们从贫苦的农民沦落为街头令人驱逐和嫌弃的乞丐。当然,乞丐不单单是他们,当时帝都的街头有大批走投无路的灾民乞丐。

而根据《光绪朝东华录》的记载,此时大清朝廷的实际统治者慈禧太后正在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修建颐和园。

一边是皇家贵族的锦衣玉食,一边是难民的走投无路。

溥仪乳母王焦氏的父亲,不忍看着三岁的女儿活活饿死,遂狠狠心生出卖孩子的念头,而溥仪乳母王焦氏却很难出手,原因大概有两点:第一是当时卖孩子的行情也竞争激烈,因为诸多绝望的灾民都在卖孩子。京城富户一时间可选择的余地非常多,

第二是溥仪乳母王焦氏年龄太小,才三岁,距离可以使唤的年龄还有好些年,也就意味着就算卖回去,还得投资好些年的养育成本。

后来顺天府尹见流民太多,恐生事端,古代因为灾难发生的农民起义很多,因此顺天府尹的官员就赶紧择地筹建了一个粥厂,算是给大批灾民了一个活命之地。有活路,就熬着吧。

在这个苦熬的过程,溥仪乳母王焦氏的父母给其9岁的哥哥谋了个出路,给一个剃头匠做徒弟。清朝时,人人留辫子,脑壳经常要剃,这门生意,在那时候是还不错的。

熬过冬天,来春时节,粥厂关门,大批灾民开始返回家乡,溥仪乳母王焦氏的父母在京城没有出路,只好随着返乡流民,带着王焦氏也回去了。

但是他们在家乡的安稳日子没过几个年头,到了庚子年的时候,八国联军之兵祸降临河间府之地。溥仪乳母王焦氏的家乡也没能幸免,这时候已经13岁的王焦氏又踏上了逃难的路。不过这一回,是她独自逃到了京城。

这一逃,她将再次改变自己的命运。

到了京城,她找到了自己的哥哥。可是哥哥的境况也不好,自己苟活已是艰难,哪有多余的能力养活妹妹?无奈,勉强熬了三年,到溥仪乳母王焦氏16岁时,其兄托人给妹妹说了一门亲事。但这门亲事却并不纯粹,算是半嫁半卖,王焦氏被半卖半嫁给了一个王姓差役。古代,穷苦家的女儿,估计多半都难逃这个命运。

但嫁了人,王焦氏也没得到幸福,丈夫脾气不好,又好喝酒,动辄打骂是家常便饭。结婚三年,生了一女。可是女儿刚生,有肺病的丈夫就挂了。王焦氏带着女儿,和公婆,四人又陷入了雪上加霜之境地。

恰逢此时,溥仪降生,醇王府赶紧给溥仪找乳母,王焦氏也来应聘,当时一共有20个应聘者,王焦氏被选中,原因是她长得“体貌端庄和奶汁稠厚”。

从此,贫贱女子王焦氏的命运就和一代帝王溥仪有了联系。

做乳母并不容易,条件极其苛刻,有三条:

第一:禁止回家;

第二:禁止看自己孩子;

第三:一日一碗无咸无味肘子汤。

就这样,王焦氏给溥仪做了9年的乳母。

在这9年里,尊贵的溥仪从王子变成皇子、继而变成皇帝,身份逐步提升,受宠也逐步提升,但他的脾气也逐步变坏,因为他是皇帝,他的要求别人必须答应,不答应就要接受惩罚,甚至更可怕的后果。

在溥仪本人的回忆里,至少有2件事,足见他有多混,但总在他犯浑的关键时刻,他的乳母王焦氏出现了,并且给与他正确的指导,让他明白了很多重要的道理。

第1件事是,太监给溥仪表演木偶戏,溥仪想赏赐太监一块蛋糕,可是临了他忽然想在蛋糕里塞入沙子戏弄太监。恰好他的乳母王焦氏看到,就对溥仪说:

“……放沙子可叫人怎么吃……那不崩了牙呀?崩了牙就吃了饭,人不吃饭可不行……”

小溥仪知道乳母说得对,可他想逗乐的念头还没打消,乳母看出来了,她就说其实用绿豆也很好玩的。溥仪接受了乳母王焦氏的建议,小太监则免受了折磨。

这件事很重要,在溥仪后来的回忆里,他说正是王焦氏的这次教导让他知道了别人跟他一样,都是人,都有牙,都要靠吃饭活着。

第2件事是溥仪在气枪里装上铅弹,朝着太监的住所打,其乳母王焦氏看见后,对溥仪说:

“老爷子……这要伤了人哪!”

这件事让溥仪认识到——“人是会被打伤。”

通过这两件事,我们可以看到,原本对于普通老百姓,很简单的道理,但是作为皇帝的溥仪却感知不到。这与其生存环境有关,并非溥仪本身之错。然其乳母王焦氏虽然不通文墨,也不认识字,更不会讲大道理,但却朴素得感人,凡事都是带着情感去讲,也或许因此,她的话,是整个皇宫中溥仪唯一能听进去。

但王焦氏哺育和陪伴了幼年的溥仪,却没有哺育和陪伴自己的孩子。在她入宫三年之际,可怜的女儿便在饥饿中死去。然皇宫中为了小溥仪的成长,为了小溥仪能够日夜吃到健康充足的奶水,宫中对王焦氏封锁了这一噩耗,其目的就是担心王焦氏伤心过度影响奶水。

王焦氏知道自己的女儿不在人世,已经是女儿去世6年之后,也就是她给溥仪做了9年乳母之后。知道的原因是,她被大妃驱逐出宫。虽然溥仪当时大哭大闹,要召回乳母,但大妃没有同意,就这样王焦氏离开了冰冷的皇宫,去面对9年没见一面已经死去6年的女儿,那时刻,恐怕她的绝望深入骨髓,连流泪的欲望也没有了。

幸好溥仪算是一个知恩的人,更因溥仪身边的人都是算计之人,唯独乳母王焦氏是一片真心待他。所以,溥仪对乳母王焦氏之情甚厚,以至于念念不忘。等溥仪婚后,他派人把王焦氏接回来住了一段时间。到伪满洲时期,再次派人把她接到长春来住。但是王焦氏不管什么时候来到溥仪那里,都没有借用自己的乳母身份,或者溥仪的身份,向溥仪或别人要过任何东西。

她总是很温和,见了人则暖暖微笑着。

从她的笑里,只能感到温暖,却不知道那微笑背后藏着多么苦难的人生。(文/说历史的女人·风满楼)

参考资料:《光绪朝东华录》《我的前半生》、李鸿章奏折。

1
查看完整版本: 溥仪乳母走后,在我身边就再没有一个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