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出自《荀子·劝学》
解释:没有精诚专一的志向,就不会有明辨是非的智慧;不能专心一志,苦干一番,也不会有显著的功绩。
大者不能,小者不为,是弃国捐身之道也。
出自《荀子·大略》
解释:大事不会做,小事不去做,这是亡国灭身的道路。
公生明,偏生闇,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
出自《荀子·不苟》
解释:公正会产生聪明,偏私会产生愚昧;端正谨慎会产生通达,欺诈虚伪会产生闭塞;真诚老实会产生神明,大言自夸会产生糊涂。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出自《荀子·儒效》
解释:没有听到的不如听到的,听到的不如见到的,见到的不如了解到的,了解到的不如去实行,学问到了实行就达到了极点。
小人者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
出自《荀子·子道》
解释:话说小人这种人呢,在还没有得到的时候,就担心不能得到,而等到他得到了以后呢,又担心会失去,所以终其一生都是忧心忡忡的,没有一天开心。
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
出自《荀子·成相》
解释:不知警惕,还要重犯错误;拒绝规劝,坚持错误,必然让坏人钻空子。
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出自《荀子·修身》
解释:认为对的就是对的,认为错的就是错的,这样称为有智慧,而认为对的是错的,认为错的是对的,就成为愚蠢。
君子时诎则诎,时伸则伸也。
出自《荀子·仲尼》
解释:君子顺应时代,该伸就伸,该屈就屈。有些人在低谷时不懂得委身底就,在高处时不懂得大展拳脚,这些都是不懂审时度势的人。
好女之色,恶者之孽也;公正之士,众人之痤也;修道之人,污邪之贼也。
出自《荀子·君道》
解释:美女的姿色,是丑陋者的灾祸。公正的贤士,是众人的疖子。遵循道义的人,是肮脏邪恶者的祸害。
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
出自《荀子·礼论》
解释:天能产生万物,却不能治理它;地能养育人,却不能治理人;世界上的万物和人类,必须依靠圣人制定礼法,然后才能各得其位。
百王之无变,足以为道贯。一废一起,应之以贯,理贯不乱。不知贯,不知应变。
出自《荀子·天论》
解释:经过历代都相沿不变的东西,足以作为一贯适用的原则。朝代有兴衰变化,但都是用一贯的原则来适应。整理出一贯的原则来,社会就不会混乱。不懂得这个一贯的原则,就不知道如何去适应事物的变化。
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
出自《荀子·富国》
解释:老百姓贫穷则国家贫穷,老百姓富裕了国家自然就富足。
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
出自《荀子·劝学》
解释:螣蛇是一种龙,虽没有脚,但仅凭力大无穷这一强项,就能腾云驾雾,遨游太空。鼫鼠虽有五样技能:会飞、会跑、会打洞、会游泳、会爬树,结果还是生存不下去,被大自然灭绝了!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
出自《荀子·天论》
解释:天不因为人憎恶寒冷就取消冬天,地不因为人憎恶辽远就缩小面积,君子不因为小人吵吵嚷嚷就停止他正义的行为。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出自《荀子·天论》
解释:天道(自然规律)是持久不变的,它并不因为尧(那样仁德的君主)而存在,也不因为桀(那样残暴的君主)而消失。符合治理它的规律来适应它,就获得吉祥;用紊乱来适应它,就遭到凶灾。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性伪合而天下治。
出自《荀子·礼论》
解释:天地和谐,万物才能生长,阴阳相接,世界才能变化,人的天性和后天的礼义结合,天下才能能到治理。
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
出自《荀子·修身》
解释:礼义道德是人们应当遵循的行为基本规范,教师则是正确理解礼义道德的人。
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
出自《荀子·修身》
解释:好的品行在身,就感到坚定自信,自己必定喜欢;不好的品行在身,就感到全身污浊,自己必定讨厌。
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出自《荀子·王霸》
解释:治理国家的君主,得到百姓出力种地的就富足,得到百姓拼死作战的就强大,得到百姓称赞颂扬的就荣耀。
满则虑嗛,平则虑险,安则虑危。
出自《荀子·仲尼》
解释:圆满时考虑不足,顺利时考虑艰难,安全时考虑危险。其实就是居安思危的思想。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出自《荀子·劝学》
解释: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出自《荀子·王制》
解释:人有气、有生命、有知觉,而且讲究道义,所以人最为天下所贵重。
国者,天下之大器也,重任也。
出自《荀子·王霸》
解释:治国是极为重大的事,一定要认真选择立国之道和治国之人。
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不待政而化。
出自《荀子·王制》
解释:对于有德才的人,不依级别次序而破格提拔;对于无德无能的人,不等片刻而立即罢免;对于元凶首恶,不需教育而马上杀掉;对于普通民众,不靠行政手段而进行教育感化。
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情性,然后能修。
出自《荀子·儒效》
解释:在意志上能够抑制私欲然后才能为公,在行为上能抑制感情然后才能有好的品质,聪明并且善于请教别人然后才能成为有才干的人。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出自《荀子·天论》
解释:与其尊崇天而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天当作物一样蓄养起来而控制着它呢?与其顺从天而赞美它,哪里比得上控制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呢?
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
出自《荀子·非相》
解释:把良言赠给别人,比任何珠宝都贵重;拿良言让人看,比任何色彩花纹都华美;说良言让人听,比任何乐器都动听。因为,每个人都喜欢听好话。
一物失称,乱之端也。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出自《荀子·正论》
解释:一件事情赏罚失当,那并是祸乱的开端。德行和地位不相称,能力和官职不相称,奖赏和功劳不相当,刑罚和罪过不相当,没有比这些更加不详了。
君人者不可以不慎取臣,匹夫不可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
出自《荀子·大略》
解释:做君主的不能不谨慎地选择臣子,平民百姓(匹夫)不能不慎重地选择朋友。朋友,是互通有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