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从不祥走向科学,在助听器发明之前,耳聋的
TUhjnbcbe - 2024/8/17 17:07:00

听力下降的人,本来因为听力问题,生活就比一般人艰难了,但是更加不幸的是在最早的时代,听力问题还让他们背负了不祥的罪名。

公元前年,古埃及人在记录中最早提及“聋”人的存在。其后,在西方世界,后天聋人或会说话的聋人,一直被认为是正常人。而先天耳聋的人,在奴隶社会时期,被看做魔鬼附身、罪恶的化身,被灭绝、遗弃、折磨、驱魔,有些被收养,成为玩物,即使长大也不能工作、没有继承权。

而在中国,奴隶时代的宗教迷信认为“听不见的人非人也,是不吉也。”

直到春秋战国时期,聋人的处境才有一点点的好转。

其中春秋初期,齐国政治家管仲在齐国的首都临淄创建了养病院,收容聋、盲、哑、跛足等无法自己生活的人。养病院中人会被儒、墨、法、兵等百家慧眼识人或者因为怜悯收养、培养,不必如其余数十国家的聋人般被视为动物般的命运,其中诞生了像聋人武士、鹖冠子等少数英杰人才。

战国末期,儒家思想家荀子也曾提倡,"五疾者,上收而养之,材而事之,官施而衣食之,兼覆无遗。”但受限于社会环境,这个时期大部分国家的聋人,依然如动物般受到轻视。

在国外,同中国春秋战国同一时期的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聋者没有语言,所以不是可教育的对象”。这一观点极大的影响了西方世界,几乎决定了西方世界聋人近年的悲惨命运,甚至斯巴达长老会把耳聋孩子抛弃在山崖任其自生自灭。

一直到中世纪后期,才有了修道院集中管理聋哑人的记载,但这只是宗教慈悲的展现,聋哑人依然无法接受教育,被当做“正常人”看待。至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萌芽,聋人才真正接受科学、系统、全面的教育。

再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认知的改变,人们开始对耳聋重视起来。

法国有一位德雷佩神父担心耳聋的孩子们,没有机会接受教育,无法理解上帝和基督,进而无法进入天国。于是,他决心教育聋孩子们,并自创了手语。

年在法国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世界第一所聋校——法国巴黎聋校。慢慢地,西方各个国家都开始逐渐有了聋校。特殊教育的理论、方法也越来越多,从此,聋人的地位改善了,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伴随着科学越来越发达,慢慢就开始有了一些助听设备,能帮助有听力障碍的人们听见声音。

1.集声器

17世纪中的助听设备是一种可挂在帽子边的壶状、烟斗状、管状、喇叭状的集声器。

2.碳精助听器

年发明家贝尔发明了碳精助听器,这种助听器适用于听损轻中度患者使用。由于增益较小,一般采用增加麦克风数量来提高增益,但是麦克风数量增加后,声音就有更多的失真,而且碳精容易受湿度的影响。

3.电子管助听器

年,第一台真空电子管放大器诞生,14年后,英国生产了第一台电子管助听器,并在年,制造出第一台可随身携带的电子管助听器。

4.半导体和集成电路助听器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第一台半导体眼镜式助听器。

年出现了第一台集成电路助听器。到上世纪80-90年代,有了耳內式和深耳道式助听器,助听器更加小巧、隐形、有了双麦克风技术。

5.数字电路助听器

这是目前大部分听障人士用的助听器。

最早的全数字助听器在年出世,奥迪康(Oticon)公司和唯听(Widex)公司几乎同时推出了Digifocus和Senso。

数字助听器的优点:

1.分不同功率大小,满足不同听力下降程度的患者。

2.可以分通道调试,根据不同频率精准调试,更清楚、更舒适。

3、人性化提醒和抗电磁干扰。

4、无线技术大大降低了电子设备二次转化带来的失真以及远距离交谈的困难,音质更好,失真更小,应用更广更便捷。

数字助听器的出现让听力下降患者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管是先天耳聋还是后天耳聋,只要及时干预,基本上都可以像正常听力的人们一样生活、学习和工作。

历经数千年,耳聋人士轻松交流,融入正常社会生活的梦想,终于不再遥不可及。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不祥走向科学,在助听器发明之前,耳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