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出自《荀子》,旨在告诉人们修养身心要以「礼」作为准则,日常行为也要受到「礼」的约束。
在《修身》一文里,荀子认为人们提高身心修养有三个方法。第一个是要学礼,第二个是要找到好老师,第三个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专心致志。
本文选取《修身》经典名言11句,附上译文和点评,以飨读者。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见到善良的行为,一定要检查自身是否有;
见到不善的行为,一定要警惕并反省自己。
点评:荀子认为善良的行为,一定要珍惜;而不善的行为,就要像痛恨灾难一样对待它。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批评我又能做到中肯的人,是我的老师;
肯定我又能做到恰当的人,是我的朋友;
只会一味阿谀奉承我的人,是害我之贼。
点评:荀子提出的交友原则,这与孔子提出的「益者三友,损者三友」是一脉相承的。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人们不遵循礼仪就不能生存,
做事不遵循礼仪就不能成功,
国家不遵循礼仪就不能安宁。
点评:荀子的「隆礼」主张。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
用善良的言行引导别人,叫作教化,
用善良的言行应和别人,叫作随顺;
用不善的言行引导别人,叫作谄媚,
用不善的言行附和别人,叫作奉承。
点评:「顺」即随顺。随顺一词原是佛家用语,是随从他人、不拂逆的意思。此处与奉承一词相对。
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伤良曰谗,害良曰贼。
肯定对的,否定错的,叫作明智;
否定对的,肯定错的,叫作愚蠢;
中伤好人,就是谗毁;
陷害好人,叫作戕贼。
点评:「贼」即戕贼、残害的意思。秦桧曾经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岳飞,他就是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戕贼。
趣舍无定谓之无常,保利弃义谓之至贼。
取舍不能有个标准定规,叫作无常;
为保住利益而背信弃义,叫作大贼。
点评:取舍有道,才会有持续性的收获。在荀子看来,不懂取舍,人生将陷入反复无常的境遇,面临窘迫。
凡治气养心之术,莫径由礼,莫要得师,莫神一好。
世上所有的理气养心方法,
没有比遵守礼仪更直接的,
没有比得到贤师更重要的,
没有比专心致志更玄妙的。
点评:荀子提出的理气养心的三个方法。
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
君子能够役使外物,
小人却被外物所役。
点评:荀子认为,人们做事情要看重内心修养,而不是外物。这样才能不被外物牵累,内心也能闲适自得。
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
好马一天能跑上千里路,
劣马跑十天也能到达啊。
点评:荀子在《劝学》里曾言「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意思一样。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道路虽然很近,但不走就不能到达;
事情虽然细小,但不做就不能成功。
点评:荀子强调实践的重要性。礼仪虽然很重要,但是贵在实践。
好法而行,士也;笃志而体,君子也;齐明而不竭,圣人也。
爱好礼法而又实际践行的人,是士人;
意志坚强而又身体力行的人,是君子;
静心洁身而又永不枯竭的人,是圣人。
点评:按照学礼的程度,荀子将世人分为三类。能在实际中践行的人,称为士人;能坚持不懈地践行下去的,称为君子;能达到学礼目标而又永不枯竭的人,称为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