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智慧都浓缩在这十句话中,洞悉世事,经营人生
荀子(约公元前-公元前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荀子》是战国后期重要的著作,全书共32篇,为荀况所著。
一、欲观千岁,则数今日。
出自战国·荀况《荀子·非相》。要观察千年以前的情景,就看现在。
二、上者下之仪也。
出自战国·荀况《荀子·正论》。居上位者是居下位者的表率。居上位者,即领导者,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下属产生影响。因此,要做到以身作则,起到好的表率作用。这就要求领导者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增强本领,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修养,陶冶性情,真正起到表率的作用。
三、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
出自战国·荀况《荀子·非相》。相:观察。想要了解一个人,观察他的外表,不如观察他的内心。了解他的言论,不如看他的具体行为。
四、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
出自战国·荀况《荀子·修身》。修习美好的志向,便可以傲视富贵,把道义看的很重,就能够轻视王公贵族;注重内心的反省,身外的事物便会看得很轻。古书上说:“君子能够驾驭外物,小人则会被外物所驾驭。”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
五、庆者在堂,吊者在闾。
出自战国·荀况《荀子·大略》。庆贺的人还在大堂上欢乐,可是吊丧的已经到了门口。这句话常用来比喻突发其变的事情。
六、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
出自战国·荀况《荀子·性恶》。人虽然有好的本质和聪明的心智,但还是需要寻找贤明的老师向其学习,选择良好的朋友与之交往。
七、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伤良曰谗,害良曰贼。是谓是、非谓非曰直。
出自战国·荀况《荀子·修身》。以是当是,以非当非,就叫作明智;以是为非,以非为是,就叫作愚蠢。用言语中伤善良,就叫作进谗言;用言语陷害良士,就叫作贼害人。把是说成是,把非说成非,这就是正直。这句话指出人应该有什么样的是非观念,怎样才是一个正直的人。
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出自战国·荀况《荀子·王制》。庶人:平民百姓。君主好比船,平民百姓好比水。水能承载船只航行,也能倾覆船只使它沉没。这句话比喻广大百姓与君主之间的关系:可以拥护君主,也可能推翻君主。
九、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
出自战国·荀况《荀子·修身》辛勤困苦的事,就要争先去做;轻松快乐的事,就要让与别人。人生的目的各有不同,因此人生的价值也就不同。在困难面前,当仁不让,奋勇争先,不但能够提高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修养,更能在克服困难中享受到真正的快乐,因为他们在不断的付出和征服中,为世界创造了价值。
十、损有余,益不足。
出自战国·荀况《荀子·礼论》。减去多余的,增加不足的。这是荀子的社会理想,即平均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