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介绍的中文古籍善本信息,由原典纪书局友情提供。
原典纪书籍原典纪书局(孔夫子旧书网上搜店铺:原典纪书局)此次推出的古籍善本《荀子》详细阐述了荀子的思想,荀子提出“礼”“义”“孝”“诚”的教育,深入分析荀子道德教育内容对当代树立“以礼为本,隆礼重法”“先义后利、义利兼顾”“从义从道、通权达变”“诚实守信,诚信至上”的道德教育意识具有重要价值。荀子道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礼”的教育、“义”的教育、“孝”的教育、“诚”的教育,以“礼”的教育为例:
在战国末期,以“仁”为核心内容的儒家思想不再被各诸侯国所采纳,主要原因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已不再适应即将到来的“大一统时代”。荀子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形成了以“礼”为核心内容的道德教育,为各诸侯国维护社会秩序以及最后的国家统一提供了蓝图。
“礼”即“礼义”,自古以来中国都十分的注重礼,礼可谓是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荀子论学论治,皆以礼为宗,反复推详,务明其旨趣,为千古修道立教所莫能外”,荀子道德教育的内容皆是围绕遵“礼”而展开。荀子的“礼”(礼之本质)不仅指道德规范,而且还有规则制度的意蕴。荀子继承了孔子“礼”的思想并进行一个外在拓展,赋予礼以规则制度的含义,类似于“法”,但不同于“法”。对此,荀子对“礼”与“法”进行了一个辩证分析。“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荀子·劝学》)”荀子说“礼”是法律的规范,条例的纲领,礼与法密不可分,但又相互区别。
一方面,礼与法相互联系。礼是纲领,法依据礼而产生;另一方面,礼与法又有区别。礼具有教化、引导性,“积文学,道礼义者为君子。(《荀子·性恶》)”积累文化知识,遵循礼仪的就是君子。在这里,礼是引导人们成为君子的一个导航,不具有强制性。然而,法具有强制性,如“百吏畏法循绳,然后国常不乱。”(《荀子·王霸》)“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荀子·性恶》)荀子突出强调了“法”的国家治理功能,“法”具有国家约束力及国家强制力。
荀子的“礼”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不仅是个人的最高行为准则,而且是国家和社会的最高道德规范。“礼”对于个人有修身功能,对于国家来说具有整治整合功能。首先,“礼”是个人修身之根本。“人之欲”得不到满足,就会导致社会的纷争,“礼”可以调节物欲矛盾。生活在社会之中的成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如果不用“礼”来修身,必定会导致个人的行为违反道德规范。显然,荀子把”礼“看作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其次,“礼”是治国安民之基。“人之群”必“分”,以何“分”?荀子曰:“制礼义以分之,使有贵贱之等,长幼之差。”(《荀子·荣辱》)荀子强调要用“礼”来进行社会成员之间的分工,使社会成员之间有贵贱、长幼的等级差别。对于整个国家来说,“礼”的作用非常的突出,荀子曰:“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既错之而人莫之能诬也。”(《荀子·王霸》)荀子用比喻的方法,将“礼”对于国家的作用,比喻成衡之轻重、绳墨之曲直、规矩之方圆,深入浅出,道出“礼”对于治国安民的重要性。国无“礼”,会出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荀子·修身》)这句话从反面例证国无“礼”的后果。
综上来看,荀子道德教育思想不论是对个人修身,还是对国家治理,都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当前,应该充分挖掘荀子道德教育内容,为充实和完善当代公民道德教育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原典纪书局推出《荀子》旨在宣扬中华优秀思想文化,助力文明社会建设。
版本介绍
底本为日本文政13年平戸藩跋刊本日本内阁文库藏
上文所介绍的中文古籍善本图文信息,由原典纪书局友情提供。
了解更多海外所藏中文古籍善本信息,或咨询古籍善本、中国古画仿真复制定制、图书代理出版,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