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初建大分封,成王幼聪靠周公。礼贤下士三吐哺,天下归心百业兴。”诗中提到的周公便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周公旦,也称周公。
一、为国着想设“三监”被猜忌
周公在建周前期,身先士卒,协助周武王姬发灭商,勇敢杀敌,推翻了商朝的统治。
伐商胜利后,在如何对待战败了的殷商诸侯和上层贵族的问题上,周朝的智囊团产生了分歧。有人主张全部杀掉,以绝后患,有人主张先杀一些大势力,起震慑作用;而周公却结合建国初期的实际情况,让殷人待在原来的住地,用殷人来管理殷人。
武王采纳了周公的建议,把商王朝的原统治地分成三部分:邶、卫、庸,分别由纣王之子武庚、蔡叔、管叔掌管,史称“三监”。
正是由于周公旦不断规劝周武王,周朝伐商的革命才是一场相对温和的革命,没有过多无辜百姓家破人亡,除了灭掉了残暴的纣王,几乎没有什么天翻地覆的颠荡,殷文化遗产也得到完好的保留,周朝才深得人心,统治地位才坚不可摧。
二、辅佐幼主被猜忌
武王驾崩后,成王姬育继位。当时成王年幼,还没有治国能力。周公旦代成王执政,处理国家大事。周公摄政不久,周朝内部统治集团便开始猜忌,有人还到处造谣污蔑周公企图篡夺王位。
纣王儿子武庚看到周朝这样混乱的局面,认为有机可乘,便勾结蔡叔、管叔等人,发动叛乱,史称“三监之乱”。在这紧急关头,周公果断出兵,并亲自率兵东征讨伐,用了三年的时间,平定了叛乱。
此时,有人便质疑叛乱的出现主要原因在于周公当年提出的“三监”做法,但是,周公却借着讨伐叛乱的机会,向东方进军扩展国土,将周朝的势力延伸到了海滨。周公当初提出“三监”之治,或许早就料到有此结局,他借着征讨的名义开拓周朝疆土,周公的这番战略眼光与深谋远虑真是常人所不能及。
也正是他的能力,才能让谣言和猜忌不攻自破!
三、传说中的礼乐制度是这么来的
现在深入人们心中的嫡长子继承观念就是出自周公。是他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规定只有嫡长子有王位继承权,这样就经法律免除了支庶兄弟争夺王位,对周朝的统治起到稳定和巩固的作用。同时把其他庶子分封为诸侯卿大夫。他们与天子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小宗与大宗的关系,加强中央政权的统治,他还在总结前代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册封、巡狩、朝觐、贡纳等制度,这就是所谓的礼乐制度,孔子一生所追求的就是这种有秩序的社会,影响了后世几千年。
周公有这么大的成就和贡献,但是从来不居功自傲,反而常中断洗澡,多次吐出饭菜,赶紧迎接来访的贤士,生怕他们寒心。
所以他是孔子最崇敬的古圣之一,《论语》中记载孔子言论云:“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孟子首称周公为“古圣人”,将周公与孔子并论,足见尊崇之甚。荀子以周公为大儒,在《荀子·儒效》中赞颂了周公的德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