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每个人出生的时候,父母或祖辈都会慎而重之的为新生婴儿起名,查阅字典、翻阅诗书古籍,无不是想把最殷切美好的爱与期盼通过那一字传递给下一代。名字寄托了家长的拳拳爱心与寄托。
姓氏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名字,名字也是我们的一个身份标识。而在古代,姓氏尤为重要。
上古时期,现代文明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人们群聚而居,逐渐形成部落。一般部落大部分成员是有血缘或宗亲关系的。我们知道,当时分布在不同地区会有很多不同的部落,而区分不同部落组织的重要标志就是——姓氏。
姓氏起源脉络在古代,姓和氏是分开的,并不像我们今天姓名合一。姓表示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而氏是由姓的分支。
姜姓在以礼乐治国、等级分明的周王朝,姓和氏都有严格的制度。姓和氏是身份、地位、阶级的象征。当时只有贵族有姓氏,平民是没有姓氏的。氏是用于区分“贵贱”的,姓是用于“别婚姻”的,两者作用不同。
古代贵族女子称姓,男子称氏。自古就有同姓不婚的说法。贵族妇女的姓比名更重要。在婚前婚后、生前死后,贵族女子有种种称呼,但无论怎么称呼,都必须带上姓。比如我们熟知的秦始皇嬴政的母亲赵姬,表示赵国的女子。我们熟知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中的褒姒,其实指的是褒国的美女。
氏的使用经常变化。在周朝,就有诸侯以受封的国名为氏,卿大夫及其后裔以受封的邑名为氏,还有以新居的地名为氏,或以官为氏。在有些情况下,族和氏又是同义词。
刘姓图腾相信有很多朋友看《封神榜》,西伯侯就是姬姓;姜子牙是姜姓;纣王是殷姓,纣王的王后称为姜王后等等。
姬姓在古代,区分兄弟姐妹长幼顺序,一般会在姓上冠以孟(伯)仲叔季,表示排行。例如有孟姜、伯姬、仲子、叔姬、季华等。子,是古代男子的尊称。你知道吗,孟子不叫孟子,荀子也不叫荀子。孟子应该说的是他是家里年纪最长的儿子,子是当时人们对他身份的尊称。
那么从什么时候起,姓和氏就没有那么严格的区分了呢?这要从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建立开始说起。没错,就是秦统一六国后。姓氏不再是贵族的特权,曾经没有资格拥有姓和名的庶人也能有姓氏了。
这与秦鼓励庶人通过军功获得爵位的政策有很大关系。奴仆、庶人都可以凭自身努力脱离低下阶层,甚而跻身成为上流贵族。如我们熟知的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原本是平阳公主府的舞姬,她的弟弟卫青也只是公主府的一名马奴,最终凭借卓著的军功拜至大将军司马、长平侯,并成为平阳公主的驸马。
百家姓除了姓和氏,古人也有名和字。
据说古代婴儿出生三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二十岁成人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十五岁及笄礼时取字。
名,是幼时供长辈呼唤的;字,是成人或许嫁后,为了表示尊重和供朋友称呼的。所谓“字以表德”,就是字是名的禅义。如屈原,名平,字原(原是宽阔平坦的意思);曹操,字孟德;诸葛亮,字孔明;岳飞,字鹏举;文天祥,字宋瑞。白居易,字乐天;苏轼,字子瞻。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欢迎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探索姓名的变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