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都有哪些学派?彼此之间又是如何看待对方的呢?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东周时期,是我国在思想和文化上最为辉煌灿烂的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学术局面,盛况空前,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堪称我国历史上最为光辉灿烂的时期。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以来的文化基础和思想基础,无数的学术大家涌现出来,令人惊叹而神往。
在中国文化史上,春秋战国无疑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时代。其后两千多年,无论是在文化还是思想方面,都不曾超越那时的辉煌。
那么诸子百家是如何诞生我的?都有哪些学派?彼此之间又是如何看待对方的呢?
一.乱世危局,百家争鸣
首先,从周平王东迁以来,周王室的地位一落千丈,虽有天下共主之名,而没有天下共主之实。“礼乐征伐之天子出”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
社会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诸侯即使不再朝贡,天子亦无可奈何。然而,在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则出现突飞猛进的发展。
礼乐征伐从天子出转向了由诸侯出、大夫出。“陪臣执国命”的局面形成。进入春秋战国,周天子册封的数百诸侯国己被几个大诸侯国及若干小诸侯国所兼并所替代,各个国家无论是为了争夺地盘或是想要自保,纷纷施行改革,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各种学派也都为了宣传自己的学说而奔走诸国,希望自己的政治主张能被统治者所用,先秦诸子也以实现自己的抱负为己任,投其所好,用自己的学说以求功名利禄。“社程无常奉,君臣无常位”,宽松的政治格局为“百家争鸣”提供了有力的政治条件。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大发展大繁荣时期,由青铜时代步入到铁器时代,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的社会经济面貌。
农业上,牛耕和铁质工具开始大规模应用,手工业开始有着不同程度的进步,商业开始繁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开始瓦解。个体农民,私人手工业者、自由商人开始出现,并成为社会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著名的墨家就是以工商业者为代表出现的,他们渴望自由的经济环境和人文关怀,所以才会有墨者们前赴后继的“止战止杀”,渴望和平的壮举。
与此同时,在孔子之后,有一大批贤人智者纷纷开辟学校教授学生,到了春秋战国之际,私学便代替了官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
私学与官学不同,不再以贵族为主要教育对象,私学教授的对象面对社会,教授的内容包罗万象,更加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
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的方针更是为这个时代增添了一抹绚丽的光彩。由于私学是由私人所举办,教育成了独立的现象。
教育过程不再直接受政治干预,教育不再只是政治的工具,而变为学习知识、认识世界、探讨客观奥秘的的场所。
正是由于摆脱了政治的控制,私学的大门才得以向全社会敞开,因此大批的学者开宗立派成为必然,通过私学大量的思想传播开来,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学派林立,异彩纷呈
在当时的世界之中,主要的学派有五个,也就是儒墨法道兵。
儒就是儒家,儒家是孔子所创立的学派,也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儒家的核心思想就是“仁义礼智信”,在当时和墨家并称“显学”。
孔子通过收取学生来传播儒学,使得儒学成为当时中国最为强大的学派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孔子本人的仕途其实并不顺利,出仕各国基本都失败了,但是他却成了孔圣人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可以说是非常的戏剧性了。
和儒家类似的还有墨家,墨家的发展就不能不提祖师爷墨子,墨子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创造了墨家思想还创造了一系列的科学研究方法。
可以说中国古代科技如果能够选择墨家路线,也许会更加辉煌,墨家的科技思想和实践精神直到今天都值得我们学习,墨家的领袖称为“巨子”,“巨子”们掌握墨家的核心文化,因此墨家的学说受众较为狭窄,最终被时代所遗忘。
道家和儒家一样都是在中国社会具有巨大影响的学派之一,道家宣传无为而治与小国寡民思想,希望可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具有朴素辩证思维,同时也是我国原始宗教道教思想的发源学派,道家始祖老子和孔子据说还有师徒关系,可以说诸子百家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道家的思想源远流长,在后世封建王朝历代都占据重要地位。
法家是脱胎于儒家,法家的创始人韩非子是儒家大儒荀子的学生,当然荀子还有个学生就是著名的秦国宰相李斯。
法家脱胎于儒家但是最为反对儒家,法家认为“儒以文乱法”,希望君主以“法术势”来控制帝国,可以说法家对其它诸子百家都很具有敌意,强调对法对治国的作用,不过这个法治根本上还是人治。
兵家主要是应运时代而生,春秋战国乱世,各国争霸,不断地征伐诞生了大量的军事思想,孙子著作《孙子兵法》将古代战争的精华全部收纳于其中,可以说是兵家作为著名的作品,不仅我国非常的推崇就连日本德国等国家都对此视为珍宝,可以说兵家左右了当时的中国局势也是非常的正确的。
在五大学派以外,其实还有很多学派,比如名家农家等等,那么诸子百家彼此又是看待其它学派的呢?
三.诸子争衡,百家争鸣
战国时代,群英荟萃,西周创立的“礼乐”秩序彻底遭到了破坏,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与兼并战争,人民渴望安定,希望有一个稳定社会局面,而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提出了不同的治国方略,为这个动乱的社会提出了不同的药方。同时,各派各家之间相互批判、辩论、又相互融合、相互影响。
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政治主张与孔子不同,孔子是“仁”,而庄子的政治主张则是“无为”。而且,庄子最为蔑视的恰恰就是孔子最最崇尚的“仁”。
可以说是“绝去礼学,兼弃仁义。”在庄子看来,仁义与道德是根本对立的,《庄子》认为,“道”、“德”是大自然的本性,仁义则是人的有意识的行为。
庄子对于这个社会己经失望,它不同于同时代的儒家,儒家至少还认为这个社会是有救的。尽管这个社会一如既往的黑暗、混乱。所以儒家门人都是积极入仕的,孟子说:“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也。”
和儒道之争类似,儒家和法家也是水火不容。韩非子师从于荀子,继承了荀子“礼”、“法”学说,加以发挥。最终走向了儒家的对立面。并自成一派,成为法家的代表人物。
韩非子认为统治者应该把万事万物以法为根本,结合当时的“国际局势”将法、势、术加以利用,抓住人们自私自利的本性为其服务。
韩非子对儒学进行了猛烈地批判,并把很多国家的灭亡归咎于儒学对于国家的影响,并把秦国的强盛归结为法家的绝对胜利。
《韩非子》说:“夫慕仁义而弱乱者,三晋也;不慕而强治者,秦也”。儒家对于社会改良开出的药方是用“仁”来和谐万邦,百姓、够“克己复礼”,天下便太平。
而韩非子则攻击儒家的这套学说,用空洞的礼教学说去要求人,他认为儒家的学说对于人的本性还没看透,儒家思想与人们追逐利益的本性相悖。
综上所述,诸子百家在面对社会动乱的现实下,提出了不同的方案,各派各家之间相互批判、辩论、而又相互融合、相互影响,进而达到了认识的深化。
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在争鸣中,诸子既有公开的相互指责,又有私下的辨析,有的针对整个学派,而有的则是针对某个论点。在争鸣中,并不都是径渭分明,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且,人人即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有的十分捍卫自己的学派,而有的学派性质不是很强。
笔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但在文化上却形成了大的繁荣局面,每一个人都可以说话,对每一个社会现象做出自己的见解。
经济上的发展可以依靠广大的农民,而文化上的发展则需要士人们的努力耕耘,他们可贫可富,既可积极入世也可消极避世,不管士人们如何选择,都有着把自己的学说传播下去的愿望。
他们是这个社会的主角,在中国的历史上,几乎每一部著作都是由士人所完成的,今天我们的思维方式还是受他们很大的影响。
可以说能真正代表春秋战国时代的不是五霸七雄,而是士人们的崛起、兴盛。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展现出一个个鲜活的面孔。
参考资料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刘泽华《士人与社会》
刘泽华《中国政治思想史》
常金仓《周代社会生活述论》
王长华《春秋战国士人与政治》
蔡尚思《孔子思想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