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诫子书虽为名篇,然寒门学子不可照搬
TUhjnbcbe - 2024/4/3 17:37:00

最近正在研读一些从古至今劝学劝读书的文章,从《论语》到《为学》,从《荀子劝学》到《孙权劝学》再到《送东阳马生序》……。

关于劝学劝读书的名句,更是数不胜数,诸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君子曰:学不可以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礼。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又读诸葛亮的《诫子书》时,感觉在新时代其教子意义非凡的同时,也品出其丁点儿瑕疵。回顾这约百字的文章: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全文大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旗帜鲜明提出观点,要想成为君子,必须静和俭。随即讲出静和俭的意义。接着提出学静志之间的依存关系。又从反面给出了学静志的“敌人”——淫慢和险躁。最后又给出了不学不成为君子的悲惨结局。应该说绝对是励志名篇,对新时代教育孩子的意义有三:

一是无论如何,孩子成长过程中一旦稍微明事理,就要“立志”。非志无以成学呀。周总理少年时代,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明确志向。这与社会主义新时期提出的“不忘初心”本质要求是一致的。孩子成长目标首先要明确。

二是无论如何,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讲究“俭”。人性使然,如果孩子一开始锦衣玉食,怎么能去努力学习呢,更别谈拼搏了。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不是喊口号,不是仅仅让孩子知道,最佳办法是让孩子认知,甚至亲身体味,只要不去“俭啬”,就不会“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三是无论如何,都要学,学时都要静。人非生而知之,学也。人不学,不知义。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有知识、有专业能力的人才,不学(到一定程度)就是废柴。静,就是要求必须专注,对于影响专注的因素,必须舍去,要有“割席断交”的勇气。

通读全文清楚地感觉到,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但仍感觉:如果要教子,强烈建议同时读《送东阳马生序》,或可全然做好“教子和诫子”。斗胆提出本文瑕疵如下三点,供读者参考。

一是未明确出身基础条件。文中,诸葛亮没有给出寒门学子若学,该怎么办。寒门学习若学,首先是解决知识来源的问题,何谈静和俭?大胆预测,但是,诸葛亮在写此文时,被诫之子辈不愁家境!

二是淡泊和宁静只是明志和致远的必要条件。只有淡泊和宁静,远远不能明志和致远。其实,客观环境对孩子成才非常重要,有优秀的师者引导更非常重要。甚至在孩子成长中,有“严师”尤为重要。其实,可以说,必须有强有力的“他律”。

三是对险躁和淫慢虽提及未展开。其实,恰恰这两点是诫子之关键。立志之后是励志,而励志首先要解决险躁和淫慢的痛点。怎么解决?那就必须培养孩子的“自律”,所谓“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而以上几点,体味品读《送东阳马生序》觉得或可补充《诫子书》之不足。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其实是在用自己的故事告诫学子们珍惜当下的优厚物质条件,成为国家可用或栋梁之才。

1
查看完整版本: 诫子书虽为名篇,然寒门学子不可照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