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三分钟读完荀子诸子百家集大成者
TUhjnbcbe - 2024/3/14 9:31:00
如何根治白癜风 http://www.jk100f.com/m/

《荀子》荀子名况字卿,又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生卒年月不详,约生活于公元前~前年,是战国时期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荀子是战国末期与孟子齐名的一位儒家大师,是继孟子后儒家又一杰出代表。

荀子一生的主要时间和精力是用于研究和传习儒家经典以及从事教学。他的学生很多,李斯、韩非、浮丘伯等曾受业为其弟子。他善于吸收和批判诸子百家的学说,尤有功于诸经。有人说荀子是法家,也有人说他是道家,荀子自己则以儒家自居,对孔丘推崇备至。总的来说,荀子之学确是以兴儒尊孔为主旨,却又明显地受到墨、道、法、名诸家的影响。

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荀子》这部书是荀子晚年为总结当时学术界的百家争鸣和自己的学术思想而编写的。《荀子》一书现存32篇,《大略》以下6篇是其“弟子杂录”,其余26篇为荀况手笔。

《荀子》明确论述了“天人相分”人定胜天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天论》篇认为:天就是自然界,天的变化是自然的变化,而且是有规律的,日月、风雨、寒暑的运行与变化不因人们的喜怒而转移。肯定了人具有认识事物的能力和事物是可以被认识的,强调了认识要有正确的方法和途径。他特别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并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形象比喻说明学习没有止境和后来居上的道理,劝导人们要进行广博的学习,要发扬“锲而不舍”、“用心一也”的精神,反对死记硬背、不求甚解和杂而不专。

荀子的伦理思想,主要反映在《性恶》、《修身》、《礼论》等篇。他在《性恶》篇提出“性伪之分”的命题,指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不可学,不可事之在天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伪”是“人为”的意思。他认为,人的本性就是“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和“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的自然属性,这些只有通过封建伦理道德来严格加以限制,才能变成性善的,才符合封建礼仪。《礼论》篇认为,礼义起源于对人的自然本性情欲情感的限制,起源于人们无限的欲求与社会有限的财富的矛盾。

荀子的*治思想和经济思想,主要反映在《王制》、《富国》、《王霸》、《君道》、《臣道》、《强国》等篇。(这里就省略不写了,原因是可能过审不了,前面我有几篇文章也都被平台退回了。)

荀子是孟子之后的一位儒家大师,他不但在自己的论著中崇尚“大儒”而贬低“俗儒”,而且在生活中也是以“大儒”自居的。但他和孔子、孟子又有所不同,他的学问已经自成一派,所谓孔子之后儒家“一分为八”,荀子就是其一。在儒学发展史上,荀子是位关键性的人物,他不但继承了先师的学问和思想,而且有所创新,发扬了儒家思想中比较进步的一些方面。

荀子的文章博大精深,涵盖面广。他的论文涉及哲学、军事、*治、经济、伦理、学术史、音乐等领域,在这些领域里,荀子以其渊博的学识和独到的见解,写出了后人难以企及的精彩篇章。

《荀子》一书内容宏富,具有多方面的成就和巨大历史价值。它既是先秦哲学积极成果的总结性的著作,又对后来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分钟读完荀子诸子百家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