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汉字在当今世界文字系统中,是绝无仅有的表意系统文字,它的悠久历史和无穷的奥秘,引起了无数人的兴趣,中国的汉字起源于何时?它是怎样发明的?
关于文字的发明,历史上最流行的说法是仓额造字。如《韩非子·五蠢篇》称:“古者仓额之作书”。与这种观点相同的还有《世本》、《荀子》、《吕氏春秋》和《汉书·五武子传》等,都认为是“仓颉作书”。古人们还有另一种看法。认为早在仓颉造字之前,就有了结绳记事的办法。李鼎祚《周易集解》引《九家易》说:“古者无文字。其有誓约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
在结绳记事法之后,又兴起了契刻记事法。就是用硬质锐器在选定的物体上刻下某种图形或符号。司马迁在《史记·三皇本纪》里说:“三吴、伏羲氏造书契,以代结绳之*。”
除此以外,还有神农作穗书、祝融作古文、少吴作风书、曹阳氏作蝌蚪文、帝尧作龟书以及“卦象造字说”、“圣人孔子造字说”、“佛祖造字说”等等。可谓五花八门,各持高论。
关于中国汉字的起源,我查阅到东汉文字专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作了较为圆通的解释:
先是伏羲氏作八卦“以垂宪象”,人们从八卦符号中受到启发,继而画出了更多更复杂的符号。神农时代来了个省事的办法,“结绳而治”,然而因为事务渐多又有伪饰,绳结远远不能满足要求,黄帝时代应运而产生了仓颉。这位造字专家受到鸟兽蹄这之迹的启发,“依类像形”加以创造,其后形声相益谓之字。再经过长时间发展演进,进一步形成了汉字的六种方法,名为“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许慎的这番解释,得到多数人赞同,成为汉字起源的权威之说。
从原始社会实际情况看,文字产生是社会和生活实际的需要。如祭祀、祈祷、占卜等大事,需要把经过和结果一一记载下来,很可能要借助图形符号,由“巫”或“史”这种人来整理成文字,然后约定俗成,用于正式记事,慢慢形成了文字。文字的发明者不可能是一两个人。传说中的仓额以及与他同时期的史皇、沮诵,还有其他什么人物,只是文字的整理者或研究者,正如《苟子解蔽》一书所言:“好书者众矣,而仓额独传者一也。”
这一观点,从山东的龙山、大汶口,浙江良渚、西安半坡和河南二里头等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得到证实,上面的符号已经很接近于文字。如大汶口文化陶器的符号,能释读的有斤、戌、灵、斧、旦、锌等。西安半坡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上每每有些类似文字的刻划,明显具有“书契”文字的性质。这一遗址距今有年左右,比传说中的仓颉时代要早五、六百年。
小编还查到,清代末期发现的殷墟甲骨文字,才是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字数超过个,至商代中后期,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文字系统,字形同两周、秦、汉文字有一脉相承的联系,因而认为甲骨文才是中国汉字的真正源头。
对于这种说法,也有不同意见:第一,已知的甲骨文数量超过了个,而我们今天常用的汉字也不过个左右,从甲骨文的数量和成熟程度来看,它一定有个演变渐进的过程,甲骨文不可能是中国最早的文字。第二,传统观点认为,金文出现在甲骨文之后,而考古发现证明,公元多年前的中原青铜冶炼技术已经普及,从青铜器铸文看,如“鹿”、“象”等字,仅仅是用线条组成的写实图形,而甲骨文却是带有表意作用的字符,它比早期的金文要先进得多,因而把甲骨文视为最早的文字是不妥当的。第三,早在殷商之前的夏代,已经是阶级社会,要对国家进行有效管理,应该有文字,至少应有原始的文字,所以在夏启时代,人们就已经发明了比较简单的文字,并慢慢形成了文字系统。
总之,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漫长渐进的历史过程。从“结绳记事”到使用文字,是经过“观夫天地万象之端,人物器皿之状,鸟兽草木之文,日月星辰之章,烟云雨露之态”而一步一步创造出来的。它经历了一个从多头到单头、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从表形到表音的极其漫长过程,当时人们为了解决语言与时间、空间的矛盾而发明文字,这是中国祖先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社会成员的创造发明,不是某一个人创造发明的结果。而且文字在发明并约定俗成之后,仍在不断演变。比如从古文到大篆,再到小篆,由篆到隶、到楷、到草,到了现代再由繁体到简化,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以肯定,中国的汉字今后还会不断变化。正是依照社会实际需要的变化,形成了中国汉字发展的历史,对于汉字的起源,目前还只能勾画出这样一个大体的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