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点
经
典
DUDIANJINGDIAN
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荀子的名篇《劝学》因为其强烈的教育意义,被编入初中、高中语文教材。
在我自己的中学时代,就学过这篇文章了。这么多年以来,教材已经更换了好几个版本,但是这篇《劝学》却一直保留。
在《劝学》中,有许多名句至今犹记:
NO.1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NO.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NO.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NO.4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NO.5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像这样的名句还很多,我相信各位都耳熟能详,甚至能倒背如流。
但是,下面我要列出的这些名句,你可能连一句都没有学过,相信吗?
你从未学过的《劝学》名句
01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
翻译: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
用意:这句话不仅仅是要形容天之高,地之厚,更说明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保持着谦虚着心态,要秉着永不止步地学习的态度。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不可以停止学习的脚步。
劝学
02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翻译:精神修养没有比受道德熏陶感染更大了,福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远了。
用意:荀子认为人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受到道的感化”,也就是“彻悟于道”。当你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洞明世事,连达人情,这就是所谓的“彻悟”,也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劝学
03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翻译: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再不能变白了。
用意: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就能收到积极的影响;再好的人、再美的物,当他处在一种污秽环境里,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变坏。
劝学
04
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翻译:有修养的人不会靠近,普通人也不会穿戴。
用意:即便是身为名贵的香草,只要它一旦浸入污秽之水,那么无论是君子还是下人,人们都避之而恐不及。寓意人们要远离邪僻而近中正。
劝学
05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翻译:一切事物的兴起,一定有它的开始,荣耀与耻辱的降临,也一定和他的德行符合。
用意:凡事必有因,没有无缘无故的荣耀,也没有无缘无故的耻辱。有些人之所以获得声誉,是因为他德行良好、为他人着想;有些人之所以经常自取其辱,是因为他们道德败坏、为人残暴。
劝学
06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翻译:肉腐了就会生蛆,鱼枯死了就会生虫,懈怠疏忽,忘记了做人准则,就会招致祸患。
用意:所谓“怠慢”是指行为淡漠,对人举止不恭敬,有点傲慢的成分在里面。有些人仗着自己有点才华,恃才傲物,看不起领导,看不起同事,对待领导与同事,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这是非常不可取的,会导致祸患的到来。
劝学
07
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翻译: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出游必定要接近有学问品行的人。
用意:要想学有所成,就必须选择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结交乐学好问的有识之士,这样才能防止邪僻而接近正直的人,人身一旦靠近邪恶污秽的东西,就会结成怨恨。言环境对塑造人的重要性。
劝学
08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翻译:眼睛不能同时看两样东西而看得很明白,耳朵不能同时听两种声音而听得很清楚。
用意:这两句话是说做什么事情都要专注,不能分心。一心不可二用,学习必须心志专一。我们以前学的是“蚯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这几句,同样是强调学习要专一,却远不如“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这两句表达得简洁明了、干脆利索。
劝学
09
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翻译:翻声音不会因为微弱而不被听见,行为不会因为隐秘而不被发现。
用意:声音再细小,也会让人听见;行为再隐秘,也会显露形迹。只要有所行动,就一定会有人知道。只要坚持学习,就一定会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劝学
10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翻译: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我,小人学习是为了谋取名利,将学问当
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
用意:荀子这段话阐明了学习的真正目的,应该是为了丰富知识,提高培养品德修养,使自己的人格更高尚、更完美。如果把学习的目标局限于追名逐利上,那就背离了学习的真正目的了。
劝学
11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翻译:刚强的东西就会被用来做柱子(承受重量),柔软的东西就会被用来做绳子(捆扎东西)。
用意:一切事物、一切事情都有因果。世间万物,皆有因果。懂得了因果,也就掌握了改变命运的方法。我们应该认识世间万物的规律,然后利用规律来服务自己。
劝学
12
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翻译:对伦理规范不能融会贯通、对仁义之道不能坚守如一,当然也不能算是善学。
用意:荀子所谓的“学习”,强调道德和学问的统一。要求通过所学知识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对仁和义等儒家传统道德要坚守如一,这样才能够算得上是真正的善于学习。
劝学
13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翻译:没有潜心钻研的精神,就不会有洞察一切的聪明;没有默默无闻的工作,就不会有显赫卓著的功绩。
用意:荀子非常强调“学”与“思”,“思”与“行”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学习不仅要有思考,更要有潜心钻研、默默行动的精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整天空喊口号是不行的,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建立功勋。
《劝学》的时代意义
《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荀子把《劝学》列为《荀子》的第一篇,足见其对学习和教育的重视。
《劝学》距今已有多年历史,时空轮换,时过境迁,在如今图书众多、网络发达的时代,我们还需要学习吗?
答案是肯定的。“君子曰:学不可以已”,真是“活到老,学到老”。
《劝学》这篇文章,放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
1
网络时代更需要静心阅读
\
/
★
在今天的网络时代,人们的生活是碎片化的,内心是浮躁的,但是社会竞争却日益激烈。要想在社会获得立足之地,要想追求幸福舒适的生活,就更需要拒绝各种诱惑,内心保持足够的定力,静心阅读,虚心学习。
2
环境对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
/
★
荀子非常重视环境对人的教化作用。“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不但重视居住环境,而且也重视孩子所接触的人文环境。所以,不管父母多么辛苦,都要尽一切努力为孩子们的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而物以类聚,良好的环境又往往能结交更多优秀的人才。
3
以此鞭策世人不能“弃学”
\
/
★
虽然学习至关重要,但这生活中仍然有很多“弃学”之人。有人在行动上早已“弃学”,有人在思想上正在“弃学”。然而,每当我们有堕落的情绪,有躺平的想法,就应该回头读一读荀子的这篇《劝学》,它能够鞭策我们身处何时何地,都必须坚持学习。
结束语:
龟兔赛跑,贵在坚持;笨鸟先飞,贵在勤奋;驽马十驾,贵在不舍。
诚然,读书学习不是唯一的出路,它却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