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人们心中是个足智多谋,不可多得的人才。
这位名垂青史的人物除了响当当的身份之外,还是一名育儿的高手。
他的智慧不仅在战场上,在教育孩子方面也能完胜数人。
其中最有名的就数他留给儿子的《诫子书》。
短短86字,却能让孩子受用一生,值得家长细细品味、深刻学习。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静以修身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是《诫子书》中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更是许多国人的座右铭。
静,是一种境界,也是人生最好的修行。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是个天才少年,博闻强记,触类旁通。
但诸葛亮对此甚是担心,同其兄长说道:“嫌其早成,恐不为正器耳。”
年少成名,在诸葛亮看来并不是一件好事,聪明过早外露,容易心浮气躁,自我满足,反而难成大器。
在家书开篇,他就告诫其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宁静,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读书学习之首要就是有宁静的环境,心不静,则无以之效。
*曾经说过:“平静是真正的奢侈品。战乱时代,偌大的中国,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而今日,偌大的中国,再难找到平静的心灵。”
其实这样一句话,早在两千年前,诸葛孔明便给予了我们警示:
战火纷飞的乱世,诸葛亮则一偏居于山野草庐,静以修身,才等来一个展现自我的大舞台。
把心腾空,让自己有一颗闲心,不要让眼耳鼻舌身意带来的欲望将其填满。
无论做什么,都要保持一份淡定和从容,你才能够不慌不忙地寻找到自己的人生。
俭以养德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强调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这也是他一生清廉自守的写照。
诸葛亮一生节俭,在《自表后主》一文中自述家产时写道:
“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
享乐,是人之本能。
人在贫穷之时能保持节俭或许平常,而富贵之后还能继续坚守节俭,便是一种高尚。
这也是为何喜欢以成败论英雄的国人,会将诸葛亮捧向神坛的重要原因。
高尚的道德,才是人生事业最大的成功。
诸葛亮一生克勤克俭,鞠躬尽瘁,最后病危立下遗嘱,“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殓以时服,不须器物。”
不让他人为自己铺张浪费,孑然一身,来往人间。
自古以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从大国到小家,生存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
懂得珍惜,方得幸福。
学以广才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诸葛亮告诫后代,只有学习才能增强自己的才干。
在旁人眼中诸葛亮“智近乎妖”,而他并非天才论的信徒,他一直认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丰富自我。
幼年时期的诸葛亮被送进了水镜先生司马徽的门下,授业恩师除了司马徽,便是黄承彦这样举世公认的名士大家。
他从不像一般的学生那样死记硬背,而是观其大略,记其精粹。
当时荆州牧刘表独尊儒术,而诸葛亮却在夜深人静时如饥似渴的拜读诸子百家。
并且诸葛亮时常在讲学的基础上,私下向夫子请教更为深刻的学问。
于是,每逢考试或者作答,诸葛亮都能信手拈来,文简意明,高雅隽永。
有一句话说:“活到老,学到老。”
一个人无论到了什么样的年纪,都要保持不断学习的能力。
荀子曰:“知而好学,然后能才。”
很多时候,学习就像是一场自我的修行。
在经年累月的学习中,我们终将与更好的自己不期而遇。
志以成学
“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认为,要成才必先立志,有目标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人如果没有志向,就会像一只断线的风筝,在空中东摇西晃,最后必然丧失那片天高地阔。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或许是对诸葛亮一生最好的解读。
他的一生,都在力行实现自己的志向,从一介布衣尽心辅佐两代帝王,赢得生前身后名。
他立志振兴汉室,东联东吴、六出祁山、誓师北伐,可惜天不假年,壮志未酬而身先死。
想来最初那位蛰伏在南阳山野之中,自诩“卧龙”的年轻人,在作出那篇名传千古的《隆中对》的时候,也不会有多少人相信,他会在这乱世之中,打下三分江山吧?
智谋“隆中对”三分天下,壮烈“出师表”一片丹心。
诸葛亮的一生,就是为了理想鞠躬尽瘁的一生。
有人说,他是一个失败的英雄。
但是他一生的丰功伟绩不亚于历史上任何一个伟大的名字。
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写道:“一人立志,万夫莫敌。”
人生就像爬山,最重要的是先给自己定一个高度,如果你只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定在半山腰,那你就决不可能登上山顶。
戒骄戒躁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诸葛亮告诫后代,应当励精图治,不能散漫度日更不能有傲慢之气;应该志存高远,不能心气浮躁更不能心存侥幸。
过度放纵或过于懒散之人,难以振奋精神,更无须谈何以成功;剑走偏锋、心气浮躁之人,容易迷失自我,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
换句话说,对于一个人而言修身养性着实重要。
在中国传统语境中,往往极为强调对于心性的修养。
无论是道家主张的心斋坐忘,还是儒家提倡的修身养性,亦或是佛教鼓吹的静心禅定,都是从“心”上去做功夫。
心理学家说: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影响命运。
有太多的人,内心充斥着急躁和不安,然而越急躁,越是盲目地前进,越容易迷失自己。
欲望膨胀,患得患失,很多时候我们都忘了,做一件事的初衷是什么,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欲速则不达,不如,放慢脚步,好好审视自己的内心。
惜时如金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告诫子孙不要蹉跎岁月,虚度年华,否则会老大徒伤悲,后悔莫及。
人生不过四季:春、夏、秋、冬。
四季虽能轮回,但生命不会重来,只有春种一粒粟,才能秋收万颗子。
“喂鸡求学”的主人公就是少年诸葛亮。
古时无钟表,记时用日晷,一到阴雨天时间就不好掌握了。
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了一只公鸡,按时鸣叫,定点喂食。
诸葛亮并不是贪玩的性子,为了延长学习时间,他在裤子上缝了个口袋装小米,每日晌午时刻便悄悄在窗外撒一把。
如此一来公鸡忙于吃食,便无暇啼叫了。
一来二去,授课时间虽延长,司马徽却也发现了公鸡不报时的现象。
经过观察,他终于逮住了诸葛亮这个“罪魁祸首”。
而老先生不仅没生气,反而被小小少年珍惜时光、刻苦学习的精神感动,主动为他补课修习。
也许就是从“喂鸡求学”的那一刻开始,注定了诸葛亮这个名字会永留史册。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时间,拥有扭转命运的力量。
人生就是一条长河,趁着年轻的时候多去奋斗;当你老了的时候,你会豁然开朗:原来这一生可以如此精彩。
把握当下,珍惜时间,不虚度光阴,才能不枉此生。
诸葛亮培养出的不仅是一个文武兼备的诸葛瞻,也成就了诸葛家族满门英杰,世代忠烈。
现代人到处去探索各种各样新式教育,却忘记了回头看看,老祖宗其实早就给我们留下了数不尽的遗产。
《诫子书》让我们在变局中安身立命,在逆境中找到力量。
短短86字,却凝聚了孩子一生为人处事之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