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滴!来铲史了!!!
公元前年,周威烈王终于低下高贵的头颅,正式册封赵魏韩三家为诸侯,魏文侯魏斯就是其中之一。曾经威震天下的晋国从此名存实亡,新科魏国自此名正言顺地迈上了强国的快车道。
三家分晋的韩赵两国实力自然不可小觑,但为何偏偏只有魏国,试与强秦比高,攻占秦国河西之地,带给秦国六位国君无尽的悔恨,开创战国初期魏国七十年的霸业呢?
辨明君,聊内情
三家分晋后魏文侯,可谓是意气风发,但没有被此时欲望冲昏头脑。他励精图治,尊贤任人,一举攻占河西之地,在极短时间内使魏国强盛,并一举成为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国家。而那个春秋五霸、日后统一六国的秦国呢?也不过是躲在此时的国都泾阳中,近70年瑟瑟发抖罢了。
魏文侯剧照为何三家分晋后,魏文侯将魏国调教的强大,取得如此成就呢?
其一:任人为贤,为才施用
最为代表的是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等人。战国的士人、贤人可不都是书呆子,大多都具有建功立业之梦想。在*治上,魏文侯重用李悝变法,以《法经》统揽魏国法律。经济上,调控粮价,鼓励生产。任人上,废世卿世禄制,以劳动与才能任人,这可能算得上是最早的选人制度了。
李悝现存雕像魏国李悝变法是战国时期最早的,也是最为深入的变法之一。它是魏国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并持续霸业70年的重要原因。同时由于国家开放,于是一大批武将、谋臣、哲人云集,天下豪杰齐聚魏国。
历史古籍《左传》在这儿形成,也只不过是魏国文化繁荣的缩影罢了。魏文侯从不看待才人的出身,对六国之人来者不拒。因此战国前期的百家争鸣的中心地便是魏国,而作为人才的最大输入国,魏国焉有不强之理?
军制优良,武器先进。战国时期群雄争霸,没有好的军事是不可能的。魏国作为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也不例外。
其二:魏武卒威震天下
魏武卒也只是魏国军制居六国之上的缩影罢了。其实作为四战之地的魏国选取任何士兵都有严格的要求。《荀子》有言:“魏氏之武卒,以度取之。”说的是魏国取兵,是经过选拔的,也是择优处理的,因此军队的荣誉感可想而知。这一点与现代选兵一样,必须有严格标准,不能注重出身。如果都如清末满清的八旗子弟兵一样,亡国之殇岂不近在咫尺?
魏武卒想象图再者一个军队,军队必须严格的构成人员标准。如果士兵多是被抓壮丁,那么军队很容易成为豆腐兵,军队战斗力如何保证?而这一点,魏武卒做得很好,魏国军队实力自然不可小觑。
其三:武器装备精良
《荀子》对魏国军队有言:“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什么意思呢?是说真正的魏国武卒,要穿三层铠甲,会用十二石之驽(石是一种计量强度的单位,拉一石之驽,需约等于现在30公斤的重力)。
秦始皇陵出土的秦弩当然数据肯定有所夸大,但弩在战国时期多是用脚踩来开弓。有些弩箭甚至射程有六百步之远,相当于米左右。另外每人背箭拿戈,武器多样。带粮三日,半天一百里路,既有后勤保障,又速度很快。可谓是是那个年代的特种兵。
魏国鼎盛时期疆域这样的魏国,哪怕是五国伐魏,也难得占得便宜。而魏国在战国中后期在强国的路上掉队的很大原因,就是庞涓在马陵之战中基本败光了这些精锐。这之后虽然有所恢复,但如此难养之兵,也顶不起位于四战之地的国力消耗。
其四:外交和三晋
外交,这就体现一个战略家的*治头脑,魏文侯可以说是一流水平。而魏文侯的儿子魏武侯算是三流水平,孙子魏惠王是五流水平,为什么这么说呢?
战国七雄地图六国攻伐,合纵不过是战略格局罢了。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格局,否则六国怎么能让一秦国给灭了。魏文侯在位时,战略目标就很清楚,和三晋。魏赵韩三晋联合,虽不是一个国家但胜似一个国家。西边的秦国与东边的齐国干瞪眼,连此时强盛的楚国都没辙。
事实胜于雄辩。《战国策》载,一次韩赵两国有冲突,就分别向魏国借兵攻打。但都魏文侯被拒绝,什么理由呢?魏文侯对韩赵使臣分别说,另一方是我的兄弟,不能借兵。事情虽小,足见魏文侯的*治观念。三晋如果要生存必须联合,不给秦齐楚机会,哪怕是秦穆公、楚庄王、齐桓公在世,也丝毫拿三晋没有办法。
魏国古今对照图但战国中后期就不同了。就拿其子魏武侯来说,谥号曰“武”。可见他作为如何,东征西讨,虽国土有所增大,但仇人数量也随之成正比。三晋窝里斗,使自身的国力消耗甚大,激大便宜了秦国。不然秦国怎会顺利地向三晋开刀,灭了三晋呢?
其五:军事攻秦震齐
而这时的秦国就遭殃了。公元前年,魏文侯任命常胜将军吴起东伐于秦,攻占四城,建西河郡。由于地势原因,从此秦国门户洞开。重地关中平原,这块产粮肥地近在咫尺。甚至国都泾阳都在魏国骑兵不到三日奔袭路程之中。这直接影响了此后秦国六代国君的军事决策,但耗尽六代人的心血,也难全收河西之地。哪怕商鞅变法后的秦孝公都指望他的子孙收取这块耻辱地。
而老牌大国齐国呢?自然也吓得不轻。公元前年,韩赵魏联军在廪丘之战中大败齐军。杀齐兵两万人,破车两千乘,齐国被打的落花流水。老牌国家齐国忍羞负重,不得不休战谈和,魏国威力可见一般。
其六:君臣互信
这一点其实和前两点有交叉,但却不矛盾。任人为贤,军事该制,强调选人。而君臣互信强调用人。在君臣互信上,魏文侯当居战国明君之一。就如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来说。由于中山国位于赵国境内,且路途遥远,攻取不易。而且乐羊(战国名将乐毅之先祖)之子乐舒也在中山国为将。但魏文侯力排众议,任乐羊为将。于是不到三年时间,乐羊便完成了承诺,北方大国中山国短暂消失(之后复国,但被赵武灵王彻底灭了)。
战国时期中山国古今对照图另外魏文侯可是人才选择专家。那时的魏国是人才中心,吴起、李悝、西门豹,单列出来都是治国人才。而魏武侯时期呢,吴起被猜忌无奈而走。到了魏文侯孙子魏惠王继位后,商鞅逃到秦国。他的手下,出名的不过是心眼比针眼都小的庞涓。这个人是个小辣椒,独头蒜,连师兄孙膑都不放过。
庞涓剧照于是乎?魏文侯死去,虽思想还在,*治还在,人才却流失严重,国力早大不如前。处于四战之地的魏国,在各路诸侯的加击下,国土越来越小。由此观之,魏国后来哪里是被秦国吃掉的!是被自己吃掉的!
结语:大国沦落何其悲!一代明君魏文侯所打下的基业,也会被子孙败光。他未必想到,自己的一生之敌秦国,没有被魏国灭亡,反而更加强大。强秦的虎狼之师会出函谷关,尽吞魏地,亡其都城。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吗,请在评论区留言哦。
参考文献:《荀子》、《战国策·魏策》、《战国七雄》
信陵君死后,为何诸侯合纵抗秦,再无胜利?其中是非,你可知晓?
大国沦落,为何秦穆公至秦孝公继位前,近时间,强秦变为小丑
不吹不黑之英雄哀歌,深入探讨“李牧尚存,赵国何亡”是否为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