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是中华文化的经典著作。
历代学者都将它作为人生必修课,虽篇幅不长,却论述精妙,含义深远,思想广博,是修身养性的绝佳之作。
下面总结了《道德经》中最经典的十句话,悟透受益终生。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国学大师南怀瑾曾说:“生命中只有被欲望迷乱的人,才一定要分出尊卑高下。不争,是人生至境。”
年轻时的我们,遇事非要争个输赢,经历多了,才发现,许多事情都没有争的必要。
争赢了,赢了争论,输了感情;争输了,输了脸面,也输了心情。
有句话说得好:“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长短。”
是你的,没必要争,不是你的,争也没用。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不止看见自己,便能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更能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便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便能使自己进步。
清代初文学家中涵光说:“自谦则人愈服,自夸则人必疑。”
古往今来,取得成就的人不少,而懂得自谦之人却不多。
一个人若因自己取得一点成就,便以自我为中心,无疑是自己为自己设限。
最终只会因自负而遮住眼帘,迷失掉自己的方向。
只有懂得“居高常虑缺,持满每忧盈”,才能成就功业,更上一层楼。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委屈反能求全,弯曲则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破旧反能成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日常生活中,我们整日被工作、生活等各种压力推着向前。
在这样的压力下,我们的思维逐渐单一化,思考问题,往往被事物的一面所限制。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危险之中也许藏着机遇,低谷之后,便是上坡之路。
虽然事物本身不会发生改变,但只要转换思维,也许便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其规律。
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焦虑、恐慌仿佛成为每一个人的心病。
然而,以焦虑来应对社会的快节奏,只会让自己乱了阵脚。
无论世界走得多快,别人走得有多快,你都要静下心来,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昭德新编》一书中有言:“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
当你能静下心来,所有的问题都有了答案,所有的烦恼都有了归宿。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保持本质淳朴,减少私心贪欲。
古人有云:“欲太过,必有祸。”
适当的欲望能为我们提供行动的动力,但如果欲望过盛,则容易带来祸患。
人生无非是一个加减的过程,只要在欲念中做减法,你的生活幸福感便会不断增加。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说的话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不如保持虚静沉默,把话留在心里。
我们只用三年便学会说话,却要用一生来学会闭嘴。
口无遮拦,必会引起他人的厌恶,心照不宣,方能赢得他人的赏识。
正如古人云:“吉人寡言语,躁人之辞多。”
有福气的人都知而不言,而心浮气躁,之人却总爱说大话。
懂得守口如瓶的人,好运自然也会青睐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能够了解别人,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才叫聪明。
人这一世,有人辛苦了一辈子,却依旧一事无成。
很大的原因,便是只把目光聚焦在别人身上,而忽略了自己。
能看清自己的真实水平,不孤高自傲,也不妄自菲薄,才能认清方向,行稳致远。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
面对难事,许多人会选择放弃,面对大事,许多人会慌张无措。
然而,有许多事情,并非我们逃避就能避免。
要想真正解决困难,唯有认清事情的本质,难事从易做起,大事从小做起,才能一步步攻克难事。
正如《荀子》中所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只要脚踏实地去做,再大再难的事终会有做成的一天。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我有三件宝物,永不放弃。一是慈爱,二是节俭,三是不逞强好胜。
一个人若是为人慈爱,所到之处皆是朋友。
一个人若是为人节俭,便不会对生活有任何不满。
一个人若是不争强好胜,生活必然少去诸多烦恼。
拥有这三件宝物,一生不弃,余生必定活得轻松自在。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江海永远处于最低处,能纳百川,故能为河谷之王。
《菜根谭》中这样写到:“水低成海,人低成王。”
一个人如果锋芒毕露,即使能力再强,本事再大,也不会赢得他人的尊重。
相反,一个懂得收敛之人,周围的人都会向他靠拢。
成事不扬,保持谦卑之态,是一种智慧。
它不会掩盖你的光芒,反而会使你更明亮。
▽
鲁迅先生曾说:“不读《道德经》,就不知中国文化,不懂人生真谛。”
当你迷茫时,翻一翻《道德经》,它能给你指明方向。
当你焦虑时,读一读老子的智慧,它能给你带来希望。
读懂《道德经》这十句经典语句,修炼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