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礼乐志》
(9)·《安世房中歌》(第9~12章)
汉·班固
注评·赵越
前介:
中国历代正史,是从西汉司马迁《史记》开始,到清朝张廷玉《明史》为止,被称作《二十四史》。民国初年赵尔巽组织《清史稿》编纂。因历史问题,在正式的清史整理完成以前将其算入则被称作《二十五史》。这其中以雅乐为视角记录音乐的有16篇目被称作《乐志》或《礼乐志》,另有8部与雅乐有关的《律志》或《律历志》篇目。而相关散记雅乐有《郊祀志》《天文志》《五行志》等篇目。风俗之乐为视角则以《艺文志》等为主要篇目。
班固(西元32年-92年):字孟坚,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班固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后班彪过世,在其《史记后传》的基础上,任兰台令史的班固于兰台等处所藏文献典籍编撰而成《汉书》,前后历时二十余年(约西元62~82年),于建初中年基本修成。
本系列注评以雅乐修纂之视角,以常例之“师古曰”之简注为纲,综合各注疏家所言,以乐者之体悟今人之言语为注评体,注、评同文。笔者力求检弃穿凿附会之论,以期求通顺句意浅近言表,为读者扫清障碍,打下坚实的雅乐基础。
本文为网络课程《史》部前汉部分礼乐志的第九篇,节选从(9)·《安世房中歌》(第9~12章)。内容主要为乐*演变的记录,如因未阅读上文而影响理解本志之情况请搜索前文→汉·《汉书·礼乐志》注评(1)六经~乱亡(2)·汉兴~遂寝(3)·至武~病去(4)·至成~不章(5)·乐者~甚也(6)·周道~心焉(7)·安世~燕国(8)·《安世房中歌》(第6~8章)
正文
都荔遂芳,窅(yǎo)窊(wā)桂华。
孝奏天仪,若日月光。
乘玄四龙,回驰北行。
羽旄殷盛,芬哉芒芒。
孝道随世,我署文章。
《桂华》。
注评:
古代注评家在此诗的解读细节上分歧还是比较多的,除了最后结尾句外,本诗几乎句句待征。然而也就是从这最后一句为支点撬动它,也便为前面的解读奠定了基础。
第一句不是在说曲目,而是在说景致。这个景致是哪里呢?是古人心中的天堂或天宫。既有花果的芬芳,也有树木的倩影。继续研读——香草芬芳是散结成阳之相,桂花树则是一种叶子很多可用于修剪成各种形状的极具芬芳的植物实态,也就成阴之相。那么这里面竟然暗示了什么呢?前人在窅窊一词上,含混附会严重。将“窅窊”注释为凹凸,岂知“窅”是眼睛深陷于眼眶(穴)之意,可状意为凹;而“窊”则是地上小坑的意思,更加是状意“凹”了,孟康晋灼皆失于此:为了解释明白,强行改变字意削足适履,强言“凹凸”。我们便需要追问那个“凸”字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不是“凹凹”更准确么?
故而此句之意,实则需要从“桂华”入手。以桂代月,自古有其传统,民间更将吴刚伐桂的传说附会于太阴之上。中国人修剪桂花树以不同形状装饰庭院,也是古已有之。故而此窅窊桂华非平时的桂花树也,实意为处于朔月(阴历每月初一)的极凹入太阴之意。
中国很多的大一统帝王,每到初一与十五,常例要进行自身的斋戒与祈福。比如明朝经历二次大*奉还的明英宗朱祁镇便对此祀非常看重,而一般英明的帝王之起居注中也都有其兢兢业业以初一十五修身祈福的记录。在这两天,皇帝需要向天地行礼,祈求自然平和黎民安康并自己整饬自己的心灵,反思自己的过错。
汉朝立国之本为“孝”,甚至这个朝代历任帝王的谥号都一定要加进一个“孝”字以宣明他们的立国*治主张。故而我们可以想得,当这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建立在孝的基础上,皇帝向上天汇报的也必然是“孝奏天仪,若日月光”才能表达。这里面的“若”字,除了“相像”的意思,其本意其实亦具有相当“顺从”的意思,日月为明——当然其中之深意自然亦不言自明。
可以说,汉朝统治者对于其最终成功的将“孝”文化深深的植根于国民心中,并成功的维持其统治这件事上,是颇为自得的。这里的自信,便从这首诗中明确的体现了出来。它既无愧于上答天宫,也表彰于乡风后土。
意译:
都梁与薜荔的幽香萦绕,
凹进去的桂华与朔月相遥。
孝德终于奏报上天,
神明的日月光芒时刻照耀着我。
坐着四条龙向那深不可测的宇宙飞去,
回旋于天空——在这瑞兽脊背。
大地上礼乐教化的仪容充实而繁盛,
飞龙的的羽毛也渐渐消失于广漠的天际。
孝道终于践行于世,
我用这诗——记录下它。
注释:
1.苏林曰:“窅,音窅胅之窅。窊,音窊下之窊。”孟康曰:“窅,出;窊,入。都良薜荔之香鼓动桂华也。”晋灼曰:“桂华似殿名,次下言‘桂华冯冯翼翼,承天之则’,言树此香草以絜齐其芳气,乃达于宫殿也。”臣瓒曰:“茂陵中书歌都孋、桂英、美芳、鼓行,如此复不得为殿名。”师古曰:“诸家说皆未尽也。此言都良薜荔俱有芬芳,桂华之形窅窊然也。皆谓神宫所有耳。窅,音一校反。窊,音一瓜反。”
2.师古曰:“言以孝道进承于天,天神下降,故有光。”先谦曰:释诂仪,善也。言天善之故,神来下降,光若日月。
3.先谦曰:“......二杜注云:合为四,此乘四龙也......玄言之:北行,背行。与回驰同义。北,古背字。见《高帝注》。”
4.师古曰:“芬亦谓众多。芒芒,广远之貌。”先谦曰:《说文》,芒:艸耑(越注:cǎoduān,麦子,稻谷等草末端的尖刺)。引申为芒昧、芒远意。芒芒,言羽旄驰行愈远而不可见。非谓“广远”也。“
5.师古曰:“署犹分部也,一曰表也。”
6.大昭曰:此二字是《练时日》、《帝临》、《青阳》之类所以记章数也。但存《桂华》《美若》二章之名,其余具脱去尔。
7.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若正訓擇。擇菜引伸之義也。从艸右。右手也。此意毛傳曰。若,順也。於雙聲叚借也。又假借爲如也,然也,乃也,汝也。又兼及之詞。
8.越注:“都梁”为双子叶植物药唇形科植物地瓜儿苗的茎叶,有芬芳。是制作香料与香品的有效原料,佛教传入后亦多用于燃香以进行宗教法事。
9.越注:“薜荔”为攀援或匍匐灌木,具香气。果实可做实用,藤叶可做药用。
正文
冯冯翼翼,承天之则。
吾易(yì)久远,烛明四极。
慈惠所爱,美若休德。
杳杳冥冥,克绰永福。
《美芳》
注评:
如果说前面的诗表现了本朝的“核心价值观”的话,《美芳》则是建构在此核心价值观之上的内*之告诫,后面的《磑磑》则是其外交的效果。
在古中国的“天下”观视角来看,内*与外交本质上也是一回事情。所谓中国,礼乐教化之内的谓中国,教化之外谓外国。也便是这样一种以某种共同意识形态所建立国家的突出特点,导致了中国文化异乎寻常的包容性与同化性。这在几个大型古文明体系中,以一个实体国家存在的文明体系,也仅有如此一颗仅存硕果了。
这种天下观意识形态,是有其惯性的。它的表现形式便是“礼乐教化”。在古代信息沟通如此困难的条件下,国家不是以单一民族形态所成立,还需要掌握如此广袤的土地,找到其中的“最大公约数”变成了“中国”之所以为“中央帝国”自成的突出特点。历代中国的文化核心,无不在探寻他们那个时代的答案,寻找成功便是大一统的延续,寻找失败便是重新内乱的开端。
从雅乐诗作文献的遗留来看,历代中央*府的“核心价值观”也都是有变化的,这需要根据当时人民的气质特点进行微小的调整。比如汉朝就以“孝”为支点,进而撬动整个社会的道德重建。
在这首诗中首先抛出自己得道多助的原因,是因为顺应了天道。这个天道便是我们上文所说的内容,“孝”。然而单单有“孝”还是不够的,就像有个身体而不穿衣服一样,终究会感冒的。在以这种文化为核心的建立下,本诗又拓展出另外足以宾服内外的价值观:
爱、慈、惠。
当一个人或是一个群体,大到一个国家首先以“善事自己的父母”为起点。其它虚的空的先不要讲,把最简单的事情做好——当这个人把自己的双亲照顾得安泰后,下一步便要教育他懂得将这种同理之心应用到更加广阔的场合。这个时候,便要开始训练自己的慈悲之心了。只有拥有了“慈”,万物才可以滋生。真正的母亲可以慈祥的养育自己的子女,就像自然界大地滋养了万千生物。大地会有厌恶谁而变化吗?不会的,因为它足够包容。而学习这首诗的人,也会从这首诗的谆谆教化中渐渐得到好的回报。同样,将这个帮助别人成长的行为,广泛的施加于四方,便可以说是做到了“惠”。只有能给别人“恩惠”的人,这个人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西方宗教与文化中经常提到一句话叫做“施者有福”,也是这个道理。
凡夫俗子往往眼光短浅,误以为得到是有福的。却殊不知,只有站在大到“天道”,小到“时势”,细到“人情”的正义一方,不忤逆自然规律,不强取豪夺的得到才是真正的“有福”。而这种“福”是将会越来越蔓延——甚至在你想象不到的地方施以回报。而违逆这个规律得到的,终究也只会“货悖而入,亦悖而出。”因为,如果人不行持“人道”,就连人类也终究会消亡。那么在想得到恩惠的时候,请先施以恩惠吧!
然而更加休美的福德,是要带着一种期求别人的“投桃报李”而进行的“永以为好”吗?这便是大错特错:这真正的动力,在诗中所言,终归根源是“爱”。
只有心中真的有“爱”,才会真正的包容这个世界(宽厚);只有心中真的有爱,才会真的慈惠这个世界;只有心中真的有爱,你的世界也会用“爱”去拥抱你,回馈你。相信我,在“杳杳冥冥”当中,意想不到的绵长福气在不断的回馈你。
意译:
为何有众多围聚我身边辅佐的力量,
是因为我秉承的是上天定下的法则。
我改变善俗的边疆坚固而广大,
犹如火光照亮大地四极。
只有慈悲而懂得施舍才会为人所爱,
人民都赞美与顺从这种美德。
在杳冥的未知世界里,
保佑着长长久久的福德。
注释:
10.师古曰:“冯冯,盛满也。翼翼,众貌也。”先谦曰:此说非也(指颜师古之说),冯冯翼翼用诗《卷,阿》,有冯有翼,文与孟子“辅之翼之”同义。越注:王先谦以《诗·大雅·卷阿》为例,认为冯是扶持。辅佐,凭借,依靠的意思;而翼也是辅助,遮护两侧的意思。
11.越注:通“埸”。
12.晋灼曰:“易,疆易也。久,固也。武帝自言拓境广远安固也。”师古曰:“此说非也。久犹长也,自言疆易远大耳。非武帝时也,不得云拓境。”先谦曰:烛明四极谓周知民情官本,与下连文。
13.师古曰:“若,顺也。休亦美也。”
14.越注:克,能够。
15.师古曰:“绰,缓也,亦谓延长也。”
16.刘奉世曰:《桂华》《美芳》皆二诗章名,本侧注在前篇之末。传写之误遂以冠后。后词无“美芳”,亦当做”美若“矣。
正文
磑(ái)磑即(jì)即,师象山则。
乌呼孝哉,案抚戎国。
蛮夷竭欢,象来致福。
兼临是爱,终无兵革。
注评:
当一个国家用一种足以改化自己的国民的文化形态,成功的激扬起社会重新向善的力量,那么它的综合实力一般也不会差到哪儿去。就如下面这首诗所言,此时的汉朝就像一座高高的山,成为其他国家向往和学习的榜样。
“师”者,是要将各种道理传播给需要学习之人的一种力量。就像一个国家,它也像一个生命体一样,找到了治理自身问题的良药后自然也可以医治其他的国家。在这里面,我们看到了在武帝以前,汉朝用自身的文治与武功成功的与西边、南边、东边的国家形成了和平外交或宗藩关系。然而仍然有一个地方与汉朝是处于战争状态的,这便是匈奴。
但要解决匈奴问题,前提是其它三个方向的安定。除了武力的威慑之外,另外一点便是以自身的文化,或现代称为“软实力”的“孝”文化感召其它国家。在此时,汉朝就像是一个班级里面的老师,向着仰慕长治久安的同学们娓娓道来自己的“以孝治国”观。这便是所谓“上可以治国,下可以修身”的文化体系。关于什么是“孝”,如何行持“孝”,前面的诗篇已经有很多。然而承接到这里的诗,已经将汉朝礼乐文明的内涵又发展到了兼爱的外延。
如果汉朝国家层面不提倡兼爱,可能攻占一地后便不会再进行安民休养而是抢掠而走;如果汉朝家庭层面不提倡兼爱,可能随便邻里之间一个眼神不对付便会打得头破血流;如果汉朝地方*府不落实兼爱,分崩离析的*权仍然会将中国重新推入战乱内斗的深渊。
一个国家最终能够强盛起来,无一不是先有一颗强壮的心灵。在这样不断的涵养下,汉朝最终击败匈奴,并将礼仪文化传播于苦寒荒凉之地。我们每个普通人不也正是该像这样学习么?
意译:
高俊而充实的,
是像山一样的师道表率。
啊!孝道啊!
使西边的邻国得到安详与抚慰。
南方与东方的国家都因此而欢欣,
派遣翻译与使者前来祝福。
要用广博的爱兼容并包于邻国,
最终是为了达到和平。
注释:
17.越注:坚固,高峻的样子。音ái
18.孟康曰:“磑磑,崇积也。即即,充实也。师,众也。则,法也。积实之盛众类于山也。”师古曰:“磑,音五回反。”先谦曰:......(磑)无充实意.....磑磑即即,居高思谦之意。
19.先谦曰:案即安也,《荀子》书安案同字。《王制》西方曰戎,高帝西都先安抚之。
20.李奇曰:“象,译也。蛮夷遣译致福贡也。”
21.师古曰:“兼临,言在上位者普包容也。”
正文
嘉荐芳矣,告灵飨(xiǎng)矣。
告灵既飨,德音孔臧(zāng)。
惟德之臧,建侯之常。
承保天休,令问不忘。
注评:
本章继续深化,提出“休德”的重要性。休,有庇荫的涵义,也有美好的涵义。事实上从源流上来说,不正是在烈日炎炎下有一位先祖栽下一颗树苗,我们这些子孙后代享受着先辈耕耘栽种的功德,感念其中的美好吗?
故而休德之德,是中国“德”文化的一个分支意义。《安世房中歌》中的“房中”,除了一般“室内乐”的概念,也有宗庙之“房中”的意义。我们知道,在中国的祭祀体系中,祭祀自己的祖先人鬼类的场合,一般都是有一个厅堂于内进行活动的。而祭祀天、地、社稷、山川等自然界力量时,则多是于露天的建筑进行。这也是汉朝将“房中乐”与“郊祀乐”进行区别的根源。这两种不同的演出场合,乐器配置与演奏方式自然不同。
同时,这种严肃内容的《房中乐》又与采风上来的民间音乐形成交流与对话,平时按照不同的需要在日常礼仪场合中使用。这种场合便包括诸侯王在一定日期后从各个封地前来述职聚会的“朝礼”。汉文帝至汉景帝时期,吴王刘濞的幼年太子因与文帝的幼年太子因争棋而被失手打死,从此吴王便对中央颇有恨意。加上吴国的盐业发达,私自铸钱,而中央亦以宗黄老“无为之治”放任其坐大,最终酿成了一次规模巨大的“七国反叛”。在吴王叛乱之前,已经因为心虚而始终不敢前来朝觐。而如果他来了长安,在他决心反叛并被剿灭前或许便会听到这首曲子,反复的告诫他珍惜祖宗留下的“祖荫休德”。
意译:
美好祭品芬芳飘扬,
告请神灵下降享用。
昭告神灵享用完成,
德音雅乐如此大美。
只有他德行配得上美善,
其封邦之国才世祚可常。
才能承蒙上天的美意与保护,
这告诫永不要忘掉。
注释:
22.师古曰:“飨字,合韵皆音乡。孔,甚也。臧,善也。”
23.越注:颜师古于《王莽传》有过释“休,庇荫也”的解释,故而以其翻译系统,休不单有:“美”的意思,也有“庇荫”的意思。本处体现更多。
24.师古曰:“建侯,封建诸侯也。《易·屯卦》曰‘利建侯’。休,美也。令,善也。问,名也。”
赵越工作室
是音乐家、学者、雅乐传习人赵越先生的对外工作地方。设有总务部,秘书部,联络部三个行*部门和中和雅乐团、太和乐署、中和书院、清燕乐坊,雅乐传习所(各分所),肖戉学院六个职能部门与板块。
其主要工作为:
:链接各职能部门,落实具体项目的处理,落实产学研的成果。
:人事、法务、财务部门。
:负责演出接洽,经理,与秘书部联动。
一、演出:
1.负责一般性对外的雅乐展演,对外交流与宣传。
2.负责一般性对外的古乐,通俗音乐的演出
3.负责高规格对外礼乐宣导,囊括礼源制定,乐源考据工作。
二、教学:
1.全国各负责对内雅乐师与雅乐讲师的培训,由工作室授权。负责招考、教学、培训、年审工作。
2.负责一般性德才教育的建设与研究。其囊括乐舞、体育、美术三大板块。乐舞为核心板块,其中包含中国民族管弦乐、西洋管弦乐和中西方舞蹈人才培养。优秀教师与学生推荐入雅乐传习所学习与工作。
三、学研:
1.负责古代雅乐与乐论典籍、现代当代的研究结果的整理,出版工作。
2.负责落实雅乐重建工作的教育与实践纠错工作。
3.负责一般性德才教育的建设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