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关义利观的八句名言!非其义,不受其利!
一、居利思义,在约思纯。——《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占有利益要思考是否符合道义的要求,身处贫困当中,要时刻保持思想的纯正、行为的端正。这是告诉人们要把精神财富放在第一位,把物质财富放在次要位置,在取用物质财富的时候不要损害自己的精神财富,要时刻注意用道义来约束自己的言行。
二、不利而利之,不如利而后利之之利也。——《荀子·富国》
统治者对百姓应该先施加恩惠,然后才能求取回报。对百姓施加恩惠,改善百姓的生活条件,这样就能激发他们生产劳作的积极性,就能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也能为国家的财*作出更多的贡献。如果对百姓不能施加恩惠,只是一味地索取,致使他们失去了生活的保障,那么他们创造财富的能力就会大大减弱,国家也就会因此丧失财*收入的来源。
三、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唐·李泌《咏方圆动静》。
为人方正犹如践行道义,处事圆通犹如运用智谋。这是指做人、做事的较适当的原则和方法。
四、小人处事,于利合者为利,于利背者为害。君子处事,于义合者为利,于义背者为害。——清·金缨《格言联璧·处世类》
品德卑劣的人做事,以利益与自己相合者为利,以违背自己利益者为害。品德高尚的人做事,以道义与自己相合者为利,以违背道义者为害。
五、非其义,不受其利。——《吕氏春秋·离俗》。
如果不符合道义的要求,就不能随便接受他人的利益。接受他人的财物,通常出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本身非常贫困,没有生活依靠,接受别人捐赠的财物来维持生活;二是为别人做事,接受别人给予的报酬。接受别人的捐赠以后,应该用于改善自己的生活,培养自己的工作能力,使自己能够自食其力,这样才符合道义的要求,而不应当用于挥霍浪费,或用于做一些不法的事情。
六、欲利而身,先利而君;欲富而家,先富而国。——《韩非予·外储说右下》
想要追求利益,就应该从修养身心做起,首先追求到利益的人能够成为统治者;要想实现富裕就应该从治理自己的家庭开始做起,首先实现富裕的人能够建立起自己的国家。这是告诉人们要想实现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应该从提高个人修养,治理家庭这些小事开始做起。只有先做好了这些小事,才能为完成大事奠定坚实的基础、创造必要的条件。
七、凡费财劳力而不加利者,不为也。——《墨子·辞过》
但凡耗费人民的钱财,消耗人民的体力,却不能增加人民利益的事情,人民就不愿意去做。只要有适当的回报,人民就愿意付出钱财和劳动,甚至不惜牺牲性命来完成任务。如果所从事的工作只能消耗财力,而不能产生任何利益,那么这样的事情是没有人愿意去做的。因此,国家在征调民力、民财的时候,应该给人民以合理的回报,不要让他们白白付出。
八、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梁惠王上》
有了仁义就足够了,何必要谈论利益呢?孟子认为治理天下有仁义就足够了,无需借助于利益。由此可见,仁义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有了仁义就可以不断地提高人民的修养,充实人民的精神财富,使人民能够自觉地生产,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动,使天下自然地得到治理。然而,仁义的传播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利益的基础上,同时需要借助利益来引导人民的行动,因此,仅靠仁义来实现国家治理是不够的,利益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