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荀子二五
TUhjnbcbe - 2023/7/22 21:53:00
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公益 http://m.39.net/news/a_6169081.html

译注:方勇李波

出版:中华书局

王霸

夫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名为圣王,兼制人,人莫得而制也,是人情之所同欲也,而王者兼而有是者也。重色而衣之,是人情之所同欲也,而王者兼而有是者也。重色而衣之,重味而食之,重财物而制之,合天下而君之,饮食甚厚,声乐甚大,台谢甚高,园囿甚广,臣使诸侯,一天下,是又人情之所同欲也,而天子之礼制如是者也。制度以陈,*令以挟,官人失要则死,公侯失礼则幽,四方之国有侈离之德则必灭,名声若日月,功绩如天地,天下之人应之如景向,是又人情之所同欲也,而王者兼而有是者也。故人之情,口好味而臭味莫美焉,耳好声而声乐莫大焉,目好色而文章致繁妇女莫众焉,形体好佚而安重闲静莫愉焉,心好利而谷禄莫厚焉,合天下之所同愿兼而有之,睪牢天下而制之若制子孙,人苟不狂惑戆陋者,其谁能睹是而不乐也哉!欲是之主并肩而存,能建是之士不世绝,千岁而不合,何也?曰:人主不公,人臣不忠也。人主则外贤而偏举,人臣则争职而妒贤,是其所以不合之故也。人主胡不广焉无恤亲疏,无偏贵贱,慰诚能之求?若是,则人臣轻职业让贤而安随其后,如是,则舜、禹还至,王业还起。功壹天下,名配舜、禹,物由有可乐如是其美焉者乎?呜呼!君人者亦可以察若言矣。杨朱哭衢涂,曰:“此夫过举跬步而觉跌千里者夫!”哀哭之。此亦荣辱安危存亡之衢已,此其为可哀甚于衢涂。呜呼哀哉!君人者,千岁而不觉也。

译文:尊贵得作为天下,富裕得拥有天下,被人称为“圣王”,能控制所有的人,没有人能控制他,这是人们所追求的共同欲望,而奉行王道的人完全拥有这一切。穿着华丽的衣服,吃着美味佳肴,拥有大量的钱财,统治了整个天下,饮食非常丰厚,声乐非常宏大,亭台楼阁非常高大,园囿非常广阔,臣服役使诸侯,统一天下,这又是人们所追求的共同欲望,而天子的礼仪制度正是这样。制度已经公布,*令已经完善,官吏失职就要处死,公侯失礼就要囚禁,四方的诸侯国如果离心离德就一定消灭,名声如同日月,功绩如同天地,天下的人就会如影随形、如响回声一样响应他,这又是人们所追求的共同欲望,而奉行王道的人完全拥有这一切。所以人的性情是,嘴巴喜欢美味而味道没有比这更香的了,耳朵喜欢声音而声乐没有没有比这更宏大的了,眼睛喜欢美色而花纹的丰富和美女没有比这更多的了,身体喜欢安逸而安处清闲没有比这更愉快的了,内心喜欢财利而俸禄没有比这更丰厚的了,天下人所共同希望得到的东西君主都有了,他牢牢控制了天下就像隆重自己的子孙一样,如果不是狂惑鄙陋的人,谁能看到这些而不快乐呢!想要得到这一切的君主比比皆是,能够建立这一切的士人世代都有,但千年来二者却不能遇合,为什么呢?回答是:君主不公正,臣下不忠心。君主排斥贤能的人而任用自己偏爱的人,臣下争权夺势而妒忌贤能,这是二者不能遇合的原因。君主何不广招贤才而不管亲疏,不分贵贱,只寻求真正有才能的人呢?如果这样,那么臣下就会轻视职位并让位给贤能的人而甘心跟随其后,像这样,那么舜、禹就还会到来,称王天下的大业还能兴起。建立起统一天下的功业,名声可以与舜、禹相匹配,事情哪有比这更快乐、更美好的呢?哎呀!君主也可以明察这些话了。杨朱在岔路口上哭泣,说:“这就是多迈半步而发觉已经走错千里的地方了。”他伤心地哭了一场。这也是荣辱、安危、存亡的岔路口,在这些事情上出错比在岔路口上走错路更厉害!可悲啊!那些人君,千年来还没有觉悟啊!

无国而不有治法,无国而不有乱法;无国而不有贤士,无国而不有罢士;无国而不有愿民,无国而不有悍民;无国而不有美俗,无国而不有恶俗。两者并行而国在,上偏而国安,在下偏而国危,上一而王,下一而亡。故其法治,其佐贤,其民愿,其俗美,而四者齐,夫是之谓上一。如是则不战而胜,不攻而得,甲兵不劳而天下服。故汤以亳,武王以鄗,皆百里之地也,天下为一,诸侯为臣,通达之属莫不从服,无它故焉,四者齐也。桀、纣即序于有天下之势,索为匹夫而不可得也,是无它故焉,四者并亡也。故百里之法不同若是,所归者一也。

译文:每一个国家都会有使社会安定的法制,每一个国家也都会有使社会混乱的法制;每一个国家都会有贤德之士,每一个国家也都会有不贤德之士;每一个国家都会有朴实的民众,每一个国家也都会有刁悍的民众;每一个国家都会有好风俗,每一个国家也都会有恶风俗。这两种情况同时具有的国家就存在,偏于上一种情况的国家就安定,善于下一种情况的国家就危险,上面四种情况都具备了的就称王,下面四种情况都具备了的就灭亡。所以他的法律健全,他的辅佐大臣贤能,他的人民朴实,他的风俗美好,这四者具备了,就是属于上一种情况。像这样,不用打仗就能取得胜利,不用进攻就能得到土地,不费一兵一卒天下就会臣服。所以汤凭借亳,武王凭借鄗,都是百里见方的地方,统一了天下,臣服了诸侯,凡是能到达的地方没有不降服的,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上述四者都具备了。桀、纣即使掌握了天下的全部权势,最后想做一个普通百姓也不可能,这没有别的缘故,是因为上述四者都失去了。所以历代君王的治国方法像这样的不同,它的归宿是一样的。

上莫不致爱其下而制之以礼,上之于下,如保赤子。*令制度,所以接下之人百姓,有不理者如豪末,则虽孤独鰥寡必不加焉。故下之亲上欢如父母,可杀而不可使不顺。君臣上下,贵贱长幼,至于庶人,莫不以是为隆正。然后皆内自省以谨于分,是百王之所以同也,而礼法之枢要也。然后农分田而耕,贾分田而贩,百工分事而劝,士大夫分职而听,建国诸侯之君分土而守,三分总方而议,则天子共己而止矣。出若入若,天下莫不平均,莫不治辨,是百王之所同而礼法之大分也。

译文:君主没有不极其爱护他的下民而用礼法来约束他们的,君主对于下民,就像保护婴儿一样。*令制度,是用来对待百姓的,有不合理的地方哪怕像毫毛的末端一样微小,即使对孤独鰥寡这样的人也不能加到他们身上。所以百姓亲近君主就如同父母一样高兴,宁可被杀头也不能使他们不顺从。君臣、上下,贵贱、长幼,以至普通百姓,没有不把这个作为最高的标准。然后都在内心自我反省来谨守职分,这是历代君王相同的地方,也是礼法的关键。然后农民分到田地来耕种,商人分到货物去贩卖,各种工匠分到事情去努力,士大夫分到职事去处理,诸侯分到土地去守卫,三公总领全国的大*方针来讨论,而天子只要拱着手就行了。对外对内都像这样,天下的事没有公平的了,没有什么得不到治理的了,这是历代君王相同的地方,也是礼法的大纲领。

1
查看完整版本: 荀子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