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语文早读即背即测1
TUhjnbcbe - 2023/6/8 21:12:00

语文早读即背即测(1)

模块一  语用积累(高效识记,基础抢分)

模块二  名篇名句(先背后测,巩固提升)

模块三  文言常识(日积月累,厚积薄发)

模块四  古诗鉴赏(要点解读,博览精进)

模块五  佳作赏读(借鉴范文,仿套出新)

模块一、语用积累(高效识记,基础抢分)

①安土重迁: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往往被误解为:喜欢和重视迁移。

②半青半黄:庄稼没有成熟时呈现出青色与黄色混杂的颜色。比喻事物尚未达到成熟阶段。往往被误解为:脸色铁青,脸上青一块,紫一块。

③百里挑一:一百个里挑选出一个,形容极为优秀、难得的人或物。往往被误解为:少之又少。

④白头如新:白头,头发白了,指老年,形容时间长;新,新交。相交时间虽久,但互不知心,还跟刚认识一样。指彼此交情不深。往往被误解为:友好到老。

⑤不寒而栗: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惊恐、害怕。往往被误解为:天气不寒冷而身体发抖。

⑥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搏虎;冯河,徒步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往往被误解为:处境险恶。

⑦表里山河:一面依山,一面临河,形容地势险要。往往被误解为:占有山河。

⑧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往往被误解为:不能刊登的文章或著作。

⑨城下之盟: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辱的和约。往往被误解为:牢不可破的结盟。

⑩穿云裂石: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往往被误解为:威力巨大。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随着“安土重迁”的传统思想在中国当代人心中地位的不断动摇,被海外国家优渥生活激发了视野的本土中国人开始走向了移民之路。

B.他气得脸色半青半黄,嘴唇哆嗦了半天,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C.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度缺乏。

D.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奇妙难言的,有的人会倾盖如故,而有的人却白头如新。

E.他一想到不久后将被捕判刑,就会不寒而栗,冷汗淋漓。

答案:BC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如果韩国*权不顾人们的强烈反对,引“萨德”入室,那就真的暴虎冯河了。

B.义军只要占领了这个军事重镇,就可以长驱直入,表里山河。

C.从那时起,这一结论就被许多人当成了不刊之论。

D.俄罗斯得寸进尺,倒逼该国签下城下之盟。

E.突然,一声虎啸穿云裂石,从远方急速传来。

答案:AB

模块二、名篇名句(先背后测,巩固提升)

《劝学》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车柔(róu,古通“揉”,使东西弯曲)以为(把……做成)轮,其曲中规。虽有(通“又”,再次)槁(gǎo,枯干)暴(pù,通“曝”,晒干),不复挺者,车柔(动词用作名词,指用火熨使物弯曲这道工序。)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就砺(lì,粗磨刀石)则利,君子博学(广泛地学习)而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参省(检查)乎已,则知(通“智”)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yú)之所学也;吾尝跂(qǐ,古通“企”,踮起)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zhāng,明显,显著)。假(凭借)舆(yú,车中装载东西的部分,后泛指车)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也,而绝江河(长江与黄河)。君子生(通“性”,资质,天赋)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全国大纲卷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jiāo,古代传说中一种能发洪水的龙)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kuǐ,半步)步(等同于今天的两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成江海。骐(qí,有青黑色纹理的马)骥(jì,好马)一跃,不能十步(名词性短语用作动词性短语,跨出十步);驽(nú,劣马,走不快的马)马十驾,功在不舍。(年全国卷Ⅱ)锲(qiè,用刀子刻)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lòu,雕刻)。蚓无爪牙(爪子和牙齿)之利,筋骨之强,上(名词用作状语,“向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年新课标卷2)蟹(xiè,节肢动物,水陆两栖。)六跪(guì,脚或腿)而二螯(áo,螃蟹等节肢动物变形的第一对脚,形状像钳子),非蛇鳝(shàn)之穴无可寄托(寄身,容身)者,用心躁(zào,性急,不冷静)也。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4)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5)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6)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7)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8)《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9)“君子生非异也”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善假于物也”。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10)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1)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2)《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模块三、文言常识(日积月累,厚积薄发)

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误:喜欢正:吝啬

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误:按照正:审理

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  府省为奏,敕报许之。误:报告正:回复

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  齐孝公伐我北鄙。误:轻视正:边境

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误:城墙正:军营

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误:生病正:担心,忧虑

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  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误:免除正:(被)授职

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  师进,次于陉。误:依次正:临时驻扎

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误:完毕正:通“猝”,突然

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模块四、古诗鉴赏(要点解读,博览精进)

1.(12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兴八首①(其一)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秋兴八首》组诗:唐代宗大历元年()作者流寓夔州(今重庆奉节)时所作。当时尽管安史之乱已经平定,但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时起。

(1)从全诗看,首联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

羁旅诗.

(1)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环境描写作用的基本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1)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环境描写作用的基本能力.解答时需要学生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具体把握,“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点明了时间地点,突出了了阴森冷寂的环境,渲染出诗歌沉郁悲凉的基调,为下面的写景埋下伏笔.

(2)此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是一道分析词的情感的题目,是词的必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词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情感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直接表达,出现情感词,其二是借助意象来表达.这首诗歌,“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令人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1)(5分)①点明时节、地点;②照应诗题;③通过对巫山巫峡秋色秋气的形象描绘,烘托出萧瑟阴森的环境气氛;④寄寓了老大伤悲、抑郁苍凉的情怀;⑤为后文的写景抒情做铺垫;⑥奠定了全诗沉郁感伤的情感基调.(答对其中任意一点1分,五点满分)

(2)(6分)①为时局动荡不安、国运光景暗淡而忧愁苦闷;②为滞留他乡、漂泊无依而落寞伤感;③为心系故园却欲归不得而焦灼无奈.(每点2分,若学生给出的答案系“贴标签”,该点不得分)

拂晓时分直向巴峡而去,春日将尽使我思念京城.江色晴明有位女子浣洗,旭日初升群鸡竞相啼鸣.水边城市人在船上做生意,山间桥上人如在树梢走行.登上高处万家井邑出现,眺望远处阆白二流明莹.人们都说着异乡的方言,黄莺却啼着故里的声音.幸赖自己深知山水情趣,稍可排解离乡背井愁情.

此诗描写了巴峡周围的景色和风土人情.词句清丽,景象雄伟.开头点明时间和地点,说在暮春的黎明作者行经巴峡,心中却思念着遥远的京城.接着写诗人沿途所见所闻,清江边有浣衣的少女,朝阳里传来一片鸡鸣.江面上舟船聚拢,水上人家的集市已经开始了;遥望江岸远山,山桥竟横跨在树梢之上.有人认为“万井”是指千泉万涓,而不是指千家万户.因为以巴峡的地势,不可能像平原一样聚居很多人家.也有道理,可备一说.然而这些美丽的景象并不能让诗人欢快起来,因为身在异乡,难免有思乡之愁.尤其是听到人们说着异乡方言,莺啼还是故乡声音的时候.诗人最后说,幸得山水有许多的意趣,才能稍稍缓解他的离别之情.

从格律上说此诗是一首五言排律,中间几联在形式上都是对仗,在内容上都是写景,很有特色.作者既好山水,自然善于捕捉异地的自然景物、风俗民情等特殊的美感.“晴江一女浣”、“水国舟中市”等句子,写出了作者即目所得的优美风光.水国舟市,道尽水乡的独特风貌;桥过树梢,极写山乡的奇幻景观.“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使人视野开阔,诗歌意境也随之宏远.不同的方言俚俗,相同的莺啼鸟叫,写尽在外流浪漂泊异乡人的思念之情.此地虽有山水情趣,也只能稍事排解离别之情、思念之苦.虽然有淡淡的离乡之愁,但总的说来,全诗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并不消沉.

古诗的抒情方式有三种类型: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以及两种方式相结合.其中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借物(事、人)抒情,借古讽今,用典抒情等.它主要体现在:①写景句(要抓住景物特征揣摩含蓄之情),②状物句(要抓住双层情感,一是关乎“物”的,一是“物”中寄托的情志),③表达有特点的句子(如用了比喻、象征、对比、衬托等手法,要还原其本义;如用了用典、反语等手法,要理解其曲折之情).审题主要审两点:一是所给语言片段的位置和内部的层次(前面说的“句”“联”“片”等);二是所给语言材料是整首诗还是诗中的片段,弄清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这涉及分析情感题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模块五、佳作赏读(借鉴范文,仿套出新)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日,继清华、北大毕业生涌入深圳某中学之后,一张杭州余杭区街道招聘公示的截图再度引发网友

1
查看完整版本: 语文早读即背即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