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速递middot市民学堂主张l [复制链接]

1#

市民学堂·速递

荀子与孟子同为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后世大儒对荀子有着什么样的评价?荀子有着怎样的社会治理思想,我们又该如何认识国学经典《荀子》的当代价值?

今天(5月14日),“市民学堂”录制完成《荀子的社会治理思想》,特邀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徐克谦教授讲述。讲座近期将制作成广播节目与视频节目,与大家分享。

荀子是战国末期赵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治家,时人尊称"荀卿"。他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与孔子、孟子一起,被称为是先秦儒学最重要的三个人物。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他的思想在以后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发展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影响。

在今天的“市民学堂”讲座中,徐克谦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述了荀子及其社会*治思想。

1?

孟子与荀子的思想“碰撞”

孟子和荀子,都是孔子之后的儒家代表人物。

《韩非子?显学》说:“孔子死后,儒分为八”。这八儒中,真正有影响的,就是“孟子”与“荀子”两派。

荀子的思想与孟子的思想的确有许多不同之处。曾有人把孔子类比于苏格拉底,孟子类比于柏拉图,荀子类比于亚里士多德。这种类比虽不完全确切,但有某些相似性:孟子喜谈心性,更重视“尊德性”,强调内省,“反求诸己”,倾向与唯心主义、理想主义;荀子多谈礼义,更重视“道问学”,强调学习,“注错习俗”,倾向于唯物主义、现实主义。

但孟、荀毕竟都属于儒家,在基本的伦理价值观、社会价值取向、*治经济主张等方面,还是有很多共同之处的。孟子年长荀子三四十岁,荀子这些观点、这些主张很可能是承袭自孟子;甚至一些概念、说法都是受了孟子的影响。

徐克谦教授认为,荀子跟孟子在很多方面是相似的,在一些基本的*治经济主张方面也很一致,他们两个人在继承发展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上都有贡献,在基本立场和价值观上也没有根本差异。后世儒生扬孟抑荀,把荀子排斥在儒家道统之外,对荀子是不公平的。

2?

人性善?or人性恶?

荀子跟孟子的确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在人性论的问题上。

大家都知道孟子有个著名的命题叫“人性善”。而《荀子》书中却有一篇《性恶》,认为“人性恶,其善者伪也”。这一点是跟孟子的心善论是针锋相对的。孟子认为:“尽心”“知性”就可以“知天”,“存心”“养性”就是“事天”,因为人的“性”“命”都是跟“天”相通的。但荀子却不这么认为,他不认为人的本性或本心中有什么与“天”相通的善。他虽然并没有否定有所谓“天数”,但他基本上是认为天有天的职分,人有人的职分,这两者之间没有什么神秘的联系。人只要专心做好自己的事即可。这就是所谓“天人之分”。

孟子更多一些理想主义的热情和“万物皆备于我”的自信,以“浩然之气”和“舍我其谁”的气魄为儒家高扬善的理想和信念;而荀子则更贴近现实,更冷静清醒地看到推行儒家道德原则、实现儒家社会理想的艰难,以及所要付出的艰巨努力。二者相反相成,相得益彰,都对儒家思想体系做出了贡献。

3?

“君子”是怎样养成的?

正因为荀子认为人性本来是“本始材朴”,是原始的素材,是很质朴的,所以他特别强调后天的学习和道德实践。《荀子》书的第一篇就是《劝学》。劝学就是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勉励人们努力学习。荀子所讲的学习,内容主要就是学习儒家的诗书礼义、伦理道德,最终目标是使自己成为一个“智明而行无过”的儒家君子。

在孔子之前,“君子”“小人”基本上是依身份地位来区分的。“君子”指有贵族身份,地位尊贵的人,“小人”指庶人、平民、普通士卒。“君子”通常受过较好的教育,应该至少在外表上举止言谈优雅、遵守礼仪。但是春秋时期的剧烈社会变动使得许多“君子”失去了赖以维持其优雅生活和尊贵地位的物质基础,而“小人”也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这一变化,跟孔子有很大关系。孔子的弟子中本来是既有“君子”,也有“野人”。“野人”也就是在田野里干活的人,本属于“小人”。然而他们也学仁义、习礼乐,跟“君子”又有什么区别呢?因此在孔子那里,“君子”“小人”逐渐有了新的含义:一个人是“君子”还是“小人”不再取决于他的出身和地位,而是取决于他的道德品质。

《荀子》书中对“君子”的论述,往往与孔子、孟子所论差不多,许多内容即使在今天也仍然可以对我们当代人的修身养性、为人处世,提供有益的启迪。如荀子在《劝学》篇里强调了几个方面:一个就是重视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为江海”。所以要从小处做起,要不断地积累。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强调要专一,学习要专而精,专心致志,要有一个明确的价值导向,和一个坚定的目标,反对漫无边际的旁骛。

4?

荀子的社会治理思想

荀子像(蒋兆和作)

讲座最后,徐克谦教授说,虽然在后来的儒家“道统”中,荀子的地位远不及孟子,但如果我们能跳出“道统”的立场客观地来看,那么荀子和孟子作为先秦时期在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两位最重要代表人物,对儒家学说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另一方面,荀子在社会*治思想方面,对儒学做出的贡献也是巨大的。相对于孟子以心性学说作为儒家伦理道德和仁*主张的理论基础,荀子更注重从社会现实的发展和现实*治的实际需要方面,来解释儒家礼教的产生和发展,建构他的社会*治理论,因而更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例如,在国家治理方面,荀子一方面仍然坚持孔子以“德”和“礼”来治国的理想,另一方面他也以现实主义的态度肯定了“法”作为国家*治制度操作工具层面上的价值和必要性。他主张“无功不赏,无罪不罚;朝无幸位,民无幸生”(《荀子?王制》);指出“刑当罪则威,不当罪则侮;爵当贤则贵,不当贤则贱”(《荀子?君子》);认为举拔人才要“外不避仇,内不阿亲”(《荀子?成相》);强调执法要坚持公义。从某种意义上也许可以说,荀子的*治思想对后来中国历代王朝*治的实际影响比孔孟之道更大。

更多精彩内容请留意收听

FM.9南京新闻综合广播

周一~周五每晚20:00-20:30

江苏广播社教节目奖优秀栏目

《市民学堂》

?市民学堂广播版播出频率、时段为:

FM.9南京新闻综合广播

周一~周五每晚20:00-20:30

FM.4南京交通广播

周日21:00-22:00

FM.3AM南京体育广播

周日15:30-16:30

FMAM南京经济广播

周日13:00-14:00

随时收听收看

————南京市民学堂————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