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荀况在活的中国文化上,汉后实没有多少贡献 [复制链接]

1#
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据朋友圈,此书即将付梓。定位荀子为中国文化的幕后英雄。如果没记错,东方老师可能在专著中引用过一句此人的嘉言。

善与恶的对立,各人的理解或许有不同。

孟子认为仁义礼智是天命天赋而人性固有本有(性善,四性也,五行德之下也,以聖则超善入德得道也),一辈子游走游说,就鼓噪“尽心反性、光大神圣”八字之理而已……

荀况不吃孟子这一套,天道真相是天穹之中天体运行,是天极黄道,是子曰阴阳五行变迁之道;人性真相是资朴无礼义(性不善)、作伪起文理,是子曰朴而不文、性近习远;修身要害在作伪积靡、积德致圣,不在复本广性、知天俟命;治世要害在师法礼义、创度起制,不在王者仁心、推而广之。

孟轲是教主心教主言,荀况是学宗心学宗言。教主穷心穷天返乎本有,学宗穷察穷实明乎造化;教主言得撑天杆(宏大超迈而幽隐),学宗言得执世舵(细微慎密而清虚)。

孟荀二子,性情不一,趣味不一,思想不一,立说不一,解孔不一,吹道不一,自负不一,明乎大分,势如破竹,明乎神旨,众河归海。

姚海涛定位荀子为中国文化的幕后英雄——荀况在活的中国文化上,汉后实没有多少贡献,没多少人理会荀况。如果真理会了,真化文了,就不是今天这个情况了!胡适很清楚,中古的时代,一定是上古的神秘主义与道德宣扬占据意识主流,东方如此,西方也是如此。

人类有两种先知,孟子是道德先知,荀况是学问先知。在孔子那里,道德信念与社会真相是不冲突的,如果发生冲突,是行为,是艺术,不是哲理,不是逻辑,它本二分。

…………(中略)

很多宏大理论分歧(如哲学神学分歧),其实是立场立意不同、概念模型不同、演绎戏法不同,听懂别人意思而同意不同意就行,实在没有什么好辩的……形而X学,X=8×8~64种形某学,都可以,就是讲自己的意思,谁讲红了,就谁行而上中下学,谁就行。

一如孟荀的人性论,性概念里装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善概念也未必%一样。孟子说性有仁义礼智,当然性是善的,因为仁义礼智是人间善也。荀子说性无礼义文理,因为礼义文理是人伪的,性是资朴不善的。各个抱着自己信念拼命论证,拼命宣扬……

有的人附和说,人能干坏事(不约束),你看人性是恶明矣;又有的说,人能干好事(得自为),你看人性是善明矣;还有一种更高级,人之性善恶混明矣。各有自己概念套子、演绎逻辑、立场目标,你说咋整,你说是就是,是为孔子之哲人:惹他做甚,得罪不起!

孟子讲性善,而讲人皆可为尧舜,荀子讲性恶,讲涂之人可为禹。这个形上的性善、性恶并没那么重要。

“天命之谓性”,形上对人还是需要的。

没那么需要搞清楚。

乐老师,荀子讲性恶可能是幻象,里头确凿讲材性资朴无礼义,无礼义是不善,是〇善,把荀况整成说材性负礼义,整成说性是偏险悖乱的,此不知“善恶之分、性伪之分”也。

孟荀也没有什么形上形下之分,也非性恶性善对立,就是人性固有仁义之类否之分歧,有之谓性善论,无之谓性不善论,战国舆情如此,孟告法眼各此。以为有性善论,就不能不得有性恶之对峙高明,这是汉儒高明与错觉,战国人没有那么儒学“弱智”或聪明过头。

抽象“性善”哲理,把孟子思想精神拉低拉俗了;性伪不分的材性悖乱之恶论,把荀况拉偏搞臭了。后儒总觉得自己高明无比、精辟无比,多是《红楼梦》说的幻象。

子曰:“下学而上达。”人类的最终幸福取决于形而上学,怎么能说形而上学不重要?

那是张子觉得,基督徒也觉得人类最终幸福取决于主,怎能说主不重要及不存在?这是精神世界命题,你说是就是,可以理解,别人未必赞同。

对于多数国人乃至教授来说,钱等才是人类最终幸福,不是什么形而上学与宗教,很多批量谈形上与宗教的未必信但论,不论的也未必不信,世界很复杂,听言观行耳。

上学而下达,为尧舜,为禹,才重要。民为贵,为什么不分个善恶?

价值立场或精神世界无可商榷,各自确定,说是就是了。说人性善恶如何的人,说天理如何的人,拿到实验室与天文台,测不出来的……论者说哪人民怎么干出坏事好事来了,科学家说你说的对,“干出来”的嘛;论者又说没有善恶本原及天理,善恶及良心何来或其终极根据呢,科学家说“你想出来的问题,你说怎么来的就怎么来的,心安不纠结就好”,生活都需要方便法门嘛,祝您精神愉快!

所以我认为:破别人信仰,是不道德的(甚至也是不可能的);不同意别人观点,是无所谓不道德的。信仰是证成而固守,科学是证伪而突破。

如果简单地让破了,说明信道不笃。

没有形而上学,必至于“道术将为天下裂”。

没有上帝,天下大乱,一样思维或情意。做正向的勇猛基督徒,做勇猛儒教徒,才是国家的希望,荀况曰伪也。

我也有价值信仰,我信孟子精神,不信孟子说词(说词我信荀况),干就是了,顶天立地,浩气横流,荀况曰非性乃伪也。

超越性善性恶。

性本无善恶,性属善恶是伪问题。有人相信性善∨性恶∨性善恶混杂∨性无善恶……各自相信就是了,各说各的。告荀曰人性无分性善不善,道德悖与合皆在伪也。

人之初,性本善,逻辑在先。

性本恶,也是社会归纳加逻辑推理,不过此逻辑是伪形式逻辑,无效。

重要的是,性相近,习相远。

孔子也没有拿善恶圈圈框人性,这是汉儒的枪法与靶场。汉儒还拿阴阳圈圈框人性,实在有趣。跟现在形上形下、唯物唯心框古人说法一样有趣。

假如孔子赞同人之初性本善,那为什么不说?他不想说。说了,会被误解。

这个无法假设,但后儒照样有人推出孔子讲性善乃至讲性即理,甚至推出孔子也讲性恶,冇得办法,各有读书智慧。

孟子性善的善是什么意思,性善的性是什么内容,这是要先章句学解释或确定的——在哲学演绎之前,否则就是糊涂账自说自话。

把自己的意思套到古人意思上,盲目认为自己说的就是古人的真意,就麻烦了,要反复推敲怀疑的。

(.04.07)

相关:林桂榛姚海涛

先秦最冷静博学的荀子为何一直未九泉翻身?

人性有无礼义文理呢,孟子说有,荀子说冇,一句话说完了!另还涉及上天有无伦德,分歧道理一样,并不离奇。

至于荀况措辞曰礼义文理,而孟轲措辞曰仁义礼智,各是便己演说技巧之需:仁与智的东西说天赋在性,还说得过去;人类文明之礼义文理的东西在个体与生俱有,很难唬过去的……

孟荀都是极其聪明的人,各是其是,理解万岁。但千万莫歪曲、莫胡解,自作多情,自作聪明。

朱熹为解释由性善而性恶,从张子,气质之性,只是为了自圆其说,被戴震批评。太炎以为戴震实为批清廷。后来人也不讲气质之性。学术越来越走向形下。

理气观念套子弥漫时代(把醇纯的理灌进性天去,把可以驳杂的气也灌进去),朱子也只能这样讲天讲二性了,就如我们曾经只能讲唯物唯心、形上形下、五四之子打倒传统横扫封建破旧创新、中西马结合且反对全盘西化(其实M全是西,全盘西)……

思想家都有强大的时代舆情痕迹或社会困境牵引(如为解决社会问题而造论造说),而严密的史学家则有强大的新察材料痕迹或新史料牵引,但求真史家不敢围绕困境或时需随意制造自己思想,真的不敢随意造次。

时间会把不合时宜的东西洗掉,平实才是真东西,极高明而道中庸。

人性哪有什么理的性,又有气的性,全是肉体材质及其机能作伪而已。古语谓“血气心知”,血气是为了匹应阴阳之气(天人一体嘛),阴阳之气由天道(天体轨道也)推动而变迁损益,此阴阳之气也非抽象的什么阴阳与气,乃是“火水相射”的太阳热辐与地球水蒸,在日地交运、大气循环中产生寒暑燥湿风、雷电风雨云……

孔子及孔子之前的华夏先贤很简单的世界认识,被后世日益自作聪明搞得日益高深离奇,不是焦糊就是江湖,最后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说了什么了,又有什么事实意义了,不如“相忘于江湖”,拿着工资上山修养与回家清心。

宗教,还是需要的,孟子更需要,道教更需要,佛教基督教等大化东流,有好处,理应尊重,不能排外主义、反人権主义。(马克思的也是外的,有讲马克思与社会主义的自由,不能上绞刑架之类再造李大钊。)

把思孟天命主义(天德)中心的思想系统与厷荀天道主义(黄道)中心的思想系统理解好,弘扬好,发展好,不再无聊争高低乃至肆意歪曲、曲解、肢解了,这才中国儒门内同门异户的思想光明之大路!

可研究历史上各种处理孟荀关系的方案,作为参考。

(.04.08)

(摄影师造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