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坚持ldquo人性本恶rdquo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医药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荀子在《荀子·性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对性、伪进行了严格的区分。荀子指出:“性者,本始材朴也。”“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性”是原本具有的材质,是生之自然者。也就是说,生之自然状况或资质叫作性。因为是生之自然,所以是先天如此的素朴材质,又因为是先天如此的素朴材质,所以是不可学,不可事的。“伪”乃是“人为”之义。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伪是后天教化所得。即礼义等善良的品性和德行是靠后天的人为的努力得来的,而不是天生就有的。之所以说人之性“恶”,是因为——“今人之性,生而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今人饥,见长而不敢先食者,将有所让也;劳而不敢求息者,将有所代也。夫子之让乎父,弟之让乎兄,子之代乎父,弟之代乎兄,此二行者,皆反于性而悖于情也;然而孝子之道,礼义之文理也。故顺情性则不辞让矣;辞让,则悖于情性矣。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荀子指出:饥欲饱、寒欲暖、耳好声、目好色等都是人生而具有的天然之性,但是如果不对这种天然之性加以人为的节制和引导,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会发生争夺、暴乱和相互残害。“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要想达到儒家追求的至善,“化性而起伪”,荀子主张:一、认知水平二、知“道”三、礼仪节制之。荀子“化性而起伪”的思想与中国中医学不谋而合。传统中医学认为,正气不足,邪气入侵是机体发病的根源,尤其是内伤病因,内伤致病因素主要包括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内伤,饮食适宜、劳逸失度等;七情欲望性之使然,欲望不加以节制,将会影响人体脏器阴阳和谐,过度愤怒可致肝气上冲,思虑过度可导致心脾气虚,故七情节制是人们健康的根本。《皇帝内经》:“饮食有节,度百年而去”;人之本“性”,饥欲饱、寒欲暖、耳好声、目好色等都是人的天性,适之,则寿;过之,则病。凡事皆有一个“度”,人体健康之“伪”同样是后天教化、学习而得,如果不谙健康之“道”,不符合健康之“礼仪”而节制,人体非健康之恶将盛行。现代健康管理学理论中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就是“化性而起伪”的过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在卫生保健总体战略中的地位得到了全世界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