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性到底是恶还是善你是怎么认为的 [复制链接]

1#

首先说人性本善。儒家孟子(战国时期人)具体地提出了性本善的观点。

善与恶

人性本善一词出自孟子所著的《孟子告子上》,用水比喻人性,大意:水没有形状,流到哪里就是哪里,但是向上流是不行的,水是向下流的。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人性没有不善良的,水没有不向低处流的。当然,如果水受拍打而飞溅起来,能使它高过额头;加压使它倒流,能使它流上山岗。这不是水的的本性,是外在的因素迫使它这样的。人也可以迫使他做坏事,本性的改变也像这样。说明了人的本性是善的。

孟子

说明性本善的历史小故事:春秋时期的楚惠王,有一天,他吃酸菜,发现酸菜里有一只水蛭。如果把水蛭挑出来,厨师就会因此被处死。他怜悯厨师,就不声不响连水蛭一起吞下去了。到了晚上,楚惠王大便时,不但把水蛭排泄了出来,而且原来肚子疼的病也就此痊愈了。可见人是性本善的,而且善良有时是可以反过来帮助自己的。可能大家觉得楚惠王都大了,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是不作数的。我们都应该知道才出生的婴儿是最接近要求的。

德国的一家研究所,在研究中发现婴儿个个是乐于助人的。心理学研究员每天在一群刚刚会爬的婴儿面前作简单的动作,比如用夹子挂毛巾,把书垒成堆。经过一段时间,研究员会故意笨手笨脚地搞砸这些最简单的任务。比如把夹子掉了,或把书堆碰倒了。此时实验室24个婴儿在几秒钟之内,同时都表现出要帮忙的意思。这个研究就充分的表现出人性本善。

接下来是说性本恶,提出这一说法是与儒家同宗的荀子(战国末期人)还有一个著名人物就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战国时期人)韩非子是荀子的学生。著名的秦朝丞相李斯的老师也是荀子,而李斯也是法家的。

性本恶出自荀子的《性恶篇》原句:人之性恶,其善伪也。释义:人性,恶,变成善都是人为的,后天教导的。法家立法,规范人的行为,可知其支持性本恶的说法。

荀子韩非子

性本恶的历史小故事:说起这个故事感觉有点小小的讽刺。商鞅通过商鞅变法是秦国强大,但是商鞅也被自己的法律所连累,秦孝公崩,惠文王嬴驷即位,公子虔告商鞅谋反,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店家害怕“连坐”不敢留宿,自是“作法自毙”。连坐就是商鞅自己制定的法律,也就是后来有了“作法自毙”的成语。杀鞅于郑国黾池,死后被秦惠王处“车裂之刑”,灭商君之族。

小璇是支持人性本善的观点的。荀子的观点把人性想成了人的欲望,人性就仅仅为欲望吗?是什么让人有了欲望,是因为那个东西在那里,像权力,金钱,他存在,有好处,所以人产生了欲望,而且有欲望也不见得就是一件坏事,比如我喜欢一个人,我有想和他在一起,这是坏的,是恶吗?我认为恶都是后天产生的,受一些东西的影响,比如父辈耳传目染的影响,所以我们在孩子面前要多注意一点自己的言行,所谓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小璇支持人性本善,始终相信这个世界好人还是比坏人多一点。

你认为人性是善还是恶?留下你的看法哦!

我是喜欢历史的小璇,欢迎大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