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阳货篇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这句话的解释呢,颇为奇怪,一般的解释多为:只有上等的智者与下等的愚人是改变不了的。或者引用古人的孔安国.“上智不可强使为恶,下愚不可使强贤”。这解释中都充满了对知的追捧,对愚的唾弃,让人很是不爽。首先孔子讲究仁,爱人啊,爱所有的人,怎么会对愚人唾弃呢,最多是怒其不争而已。
所以,我们来逐字分析下。
唯,本义:高声应答。比如《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又可以解释为:只有,《吕氏春秋·慎行论》唯巨石岿然。
上,下,这两个字呢,基本意思没有什么变化,而且我们在上达下达的时候也分析过了,这里呢,因为没有新的见解,也就不在分析了。
知,很多人说这个是个通假字,通“智”。这里我暂且不同意,论语中知字出现很多次,能够通假“智”的很少,我个人更倾向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愚,禺是说的山的角落,下面有个心字,就是说心在山的角落,本意说性格孤僻,不谙熟人情世事。《荀子·修身》有记载:非是是非谓之愚。荀子认为是非不分的是愚,鉴于荀子和孔子的关系,我认为荀子对愚的描述有进一步发展的倾向,也许孔子的本意没有这么宽广。
不,不会。
移,改变,移动,等。
结合分析,以及前人的解释,我认为这句话应该理解为:只有向上达到知道的境界,和向下将自己的思想放进角落里这两件事是不会改变的。因为只要你思考,你要么想明白了,要么钻了牛角尖了,不会有其它的结果了,想来想去想了个糊涂,这样的机会不多,而且这也说明你没想完,你接着去想,要么恍然大悟,要么钻进去出不来。如此而已。
所以孔子有言:攻乎异端,斯害也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