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描写的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的热烈赞赏之情。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
3、知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4、帮助学生认识“鬓、疵、杳、惘、窥”;会写“鬓、锲、嬉”;理解“两鬓斑白、锲而不舍、嬉戏、瑕疵、迷惘、窥破、郑重其事、如饥似渴、毛塞顿开”等词语。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描写的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的热烈赞赏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收集青花的图片文字资料。小黑板。(有条件的可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播放歌曲《青花瓷》片段,配合课件出示青花瓷器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视听两方面欣赏青花之美。
2、师:这些漂亮的瓷器有个美丽的名字,叫“青花”。(板书课题)
3、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青花瓷的资料,认识青花。
4、教师小结:年11月6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中国艺术品专场拍卖会上,一个明代永乐年间烧制的青花扁壶以万英镑的高价成交。(课件出示图片)年北京奥运会的颁奖礼仪小姐的礼服,设计灵感也来自于这完美的青花瓷。
过渡:青花为什么有如此高的价值,为什么能成为“人间瑰宝”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关于青花的动人故事,相信一定能带给你很多启示。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脉络。
(一)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理解新词。
3、学生独立自学
4、自学反馈,全班交流。
(1)练习:小组读、个人读生字词。
(2)结合评议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全班交流。
重点理解:
两鬓班白:鬓脸旁边靠近耳朵的头发。头发已经花白了。
锲而不舍;锲,刻;舍,放弃,停止。镂刻不停息,比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荀子劝学》中讲:“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反义词有:半途而废;一暴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
嬉戏:游戏;玩耍。
瑕疵:微小的缺点。
纷至沓来:纷,众多;沓,重复。接连不断地到来。注意“沓”不要写成“踏”。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
窥破: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暗中察看。暗中看出来或觉察明白了。
郑重其事:郑重,严肃认真。对事情采取慎重认真的态度。一点儿也不马虎、不敷衍。
如饥似渴:像饿了想吃饭、渴了想喝水那样。形容非常迫切的情状。
茅塞顿开:茅塞,被茅草塞住;顿,顿时,立刻。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住一样,现在一下子打开了。比喻突然一下子明白了。也作“顿开茅塞”。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生快速浏览课文后回答。
2、出示第五自然段中的“我开始了苦苦寻觅”一句。看看哪些段落写“我”苦苦寻觅的由来。哪些段落写“我”苦苦寻觅的过程。
给课文分段。
3、齐读课文,说说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4自然段)默默期盼,父亲要儿子寻找残缺青花。这是故事的前因,写得比较简洁。
第二部分(5——16自然段)苦苦寻觅,儿子终于得到祖传配方。这是故事的结果,写得很详细。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读全文,选择自己读得最满意的段落加强练习。
2、学生互相推荐的方法,读通全文。
3、生反馈:
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我”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以求得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的前因后果。
2、采用学生互相推荐的方法,读通全文。
3、思考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4、小结:美丽的青花,一代代艺人的骄傲和满怀的心事都凝聚在上边。到底父亲要儿子找到什么东西呢?下节课再一起琢磨!
四、布置作业
按要求完成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3、比较后选词语填空
喜嬉
()戏()爱()闻乐见()皮笑脸
宾滨鬓
海()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