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荀子人有三不祥是哪3种不祥身上若有一 [复制链接]

1#

在大部分人眼里,福气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无法掌握的东西。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了凡四训》中讲:“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佛家也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由此可见,无论是有福还是无福,其实都是自己导致的。

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子就认为,一个人的“福气”越来越差,有三种不祥之兆。

第一种不祥:幼而不肯事长

《荀子》认为:作为年轻人,不肯听从前辈的劝导和告诫。这是第一种不祥。

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也是这个道理。曾经就看过这么一个例子:

有个男人年近四十了还没有成家,家里的长辈就常常催婚;“你现在如果不多花点精力在找对象上面,等再过几年,你想娶媳妇就难了。上了年纪,身边连个陪伴你的人都没有。”

这个男人被催得不耐烦了,总会满不在乎地说:“怕什么!男人到了四十多岁,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还怕找不到媳妇?”

就这么晃晃悠悠地过了几年,男人到了四十多岁依然孤身一人。从前一起推杯换盏的酒肉朋友,也都回归了家庭,这个男人只能天天独自待在家里,唉声叹气。

作为前辈或是过来人,也许他们的忠告未必全部有用,但至少这些人生经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果年轻人一味地拒绝和反对,难免就会多走一些弯路。

第二种不祥:贱而不肯事贵

有这么一个寓意深刻的小故事:

一匹千里马在等待自己的伯乐。商人来时,千里马认为自己不应该为商人驮运货物;猎人来时,千里马认为自己不应该为猎人做苦力;士兵来时,千里马还是认为自己不应该为士兵效力。

直到一位钦差大臣奉命寻找千里马,这匹马非常激动,立刻跑了起来,想在这位钦差大臣面前展现自己。谁知道跑了几里路之后,就气喘吁吁了。

这个故事所讲的道理,就是荀子认为的第二种不祥:社会地位低的人,不肯在高人手底下做事、学习。

当一个人很有天赋、能力很强,但社会地位还比较低的时候,必然是因为没有资源、没有机会等等原因。

这个时候,最好的方式就是放低自己的姿态,去高人提供的平台做一颗小小的“螺丝钉”。

如果只是眼高手低,从来不肯去学习、练习,那么即使是天才,最终也只会沦为普通人。

第三种不祥:不肖而不肯事贤

《荀子》所说的第三种不祥,是品行不正的人不肯去效仿有才、有德的人。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对贾宝玉有这样一句评价:“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这句话中的“不肖”,与《荀子》所说的相似,都是品行不正的意思。

在贾家的众多男丁中,贾宝玉本来是挽大厦于将倾的最大希望。但贾宝玉无心考取功名,只愿和其他姐妹吟风弄月——从这个角度来说,正是贾宝玉的“不肖”,让贾家没有东山再起的希望。

荀子认为: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天赋、才能、智慧等方面的差距是不大的。

在现代职场中,有的老板、上司固然令人生厌,但这些人能够坐在管理者的位置上,必然有其背后的深层原因。

作为普通人,最好的方式是去发现以及效仿对方的有才、有德之处,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和吐槽。

否则,只会让自己长时间得不到升职加薪——也就掉入了“无福”的深渊。

结束语

《荀子》说:“幼而不肯事长,贱而不肯事贵,不肖而不肯事贤,是人之三不祥也。”

一个人有没有福气,并不是全看天意和命运,而是要看自身的选择和言行——当下种的是什么因,将来就会收获什么果。

如果自身出现了以上三种“无福”的表现,就要及时改正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