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常识诸子百家儒道法墨兵杂 [复制链接]

1#
各家代表人物的思想、著作、名言。

主要整理6个方面:儒道——法墨——兵杂

一、儒家(积极救世。仁礼德义教学)

孔子

春秋鲁国人。至圣、天下师表。思想家、教育家

——治国、入仕

、礼:西周之礼,强调等级有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仁:爱人(有爱人之心)、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3、中庸:不偏不倚、折中调和。过犹不及;和而不同。(联想:社会学家费孝通“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4、德:“苛*猛于虎”,典故《众星拱北》

有教无类、兴办私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耻下问;

因材施教、“学思习行”

《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著。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宋代朱熹合称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孟子

春秋人。亚圣

、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民贵君轻(民本思想)

3、以德服人

4、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舍身取义。

5、性善论:人性本善

6、利天下

《孟子》:孟子及其弟子编著。

荀子

战国末期赵国人,后圣。提倡礼法并用。

学生:韩非子(法家思想大成者)、李斯。

、性恶论:人性本恶(礼法并用)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联想:唐代魏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3、先义后利。

4、天行有常。

《荀子》:荀子及其弟子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著作。

其他

西汉(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调“大一统(思想统一)”。

南宋大儒者朱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北宋程颢程颐;程门立雪:程颐+杨时)

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知行合一。“阳明心学”。

二、道家(消极,避世,清净自然)

老子

李耳)

春秋末期,道家学派创始人,哲学家

、无为而治、上善若水、道法自然

、辩证法:祸福相依、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3、“道”是世界本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德经》:老子。字左右。是最早的哲学著作。

庄子(

庄周)

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创立庄子学派、南华真人

、*治观:无为(顺其自然)。

、齐物论:“天下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一切事物归根到底是相同的,没有差别的。

3、人生观:追求自由,逍遥的人生态度。(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4、成语故事:庄生梦蝶、对牛弹琴、邯郸学步、井底之蛙

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生命有限,知识无限,有限生命追求无限知识会筋疲力尽,庄子认为要量力而行。

《庄子》:也称《南华经》,庄周及其后学

魏晋玄学

玄学又称“新道家”。

是对“三玄”:《老子》《庄子》《周易》的研究和解说,产生于魏晋。

是中国魏晋时期到宋朝中叶之间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想。

三、法家(法治、编发、君主集权)

商鞅

战国时期卫国人、先秦法家代表人物(秦孝公时期)

、商鞅变法(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工、实行统一度量衡、建立县制)

、立木为信

3、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韩非子

战国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加强中央集权

、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

3、“法”“术”“势”结合。

《韩非子》:后人编著。

四、墨家(平民、兼爱、非攻、节俭)

墨子

墨翟)

战国时期。领袖成为巨子(钜子),墨子被认为是墨家第一任巨子。

为义、兼爱(爱一切人)、非攻、节约(节用/节葬)、尚贤、非乐。利天下。

《墨子》:墨子及其弟子。

书中有很多光学和物理学知识:小孔成像、杠杆原理、光学八条(光沿直线传播)。中国第一颗量子通讯卫星:墨子号

五、兵家(打赢就行,攻城略地,不管正义与否)

孙武

春秋人、《孙子兵法》

孙膑

战国初期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师弟庞涓

、《孙膑兵法》

、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围魏救韩,减灶诱敌)

六、杂家(啥都行,吸取百家之长)

吕不韦

《吕氏春秋》,一字千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