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北朝是一个思想文化落后的时代,这段时间文化方面的成就似乎乏善可陈。其实并非如此,单说我们熟悉的经典,像《水经注》(北魏郦道元)、《洛阳伽蓝记》(北魏杨衒之)、《齐民要术》(北齐贾思勰),还有《木兰诗》,都诞生于北朝。年新年伊始,已经出版了种的三全本大家族又增加了新品种,它同样是一部来自北朝的著作——被称为“北朝子书之最优秀者”的《刘子》。
三全本《水经注》《洛阳伽蓝记》《齐民要术》
01
“刘子”究竟是谁?
从事《文心雕龙》研究的著名学者、被誉为“龙学泰斗”的杨明照先生对《刘子》评价很高,称它是“北朝子书之最优秀者”。大家或许会有疑问,研究《文心雕龙》的专家为什么会对《刘子》有这样的评价呢?《刘子》和《文心雕龙》有什么关系呢?
杨明照先生
这就要说到《刘子》的作者了。长期以来,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定论。西汉末年的学者刘歆,南朝梁为《世说新语》作注的刘孝标,《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北齐思想家刘昼,甚至后来“全真七子”之一的刘处玄,都曾被认为是《刘子》的作者。其中影响最大的说法有两个,一是南梁的刘勰,二是北齐的刘昼。后来,杨明照先生通过研究《刘子》与《文心雕龙》的思想内容与文字风格,认为《刘子》的作者不是刘勰,而是刘昼,这便有了“北朝子书”的称呼。
三全本《文心雕龙》
刘昼的生平见于《北齐书》和《北史》的《儒林传》,既然能名列《儒林传》,一定是位饱读诗书的儒士。刘昼年轻时就好学不倦,志向远大,但他恃才傲物,几次求取功名都不太顺利。他曾经去拜谒北齐尚书魏收,也就是“二十四史”之一《魏书》的作者,结果却没有被魏收看中。直到四十八岁时他才被人举荐,但五十二岁就去世了。刘昼的一生可谓怀才不遇,著书立说就成了他毕生最大的心愿。
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魏书》
尽管《刘子》作者的问题到现在还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但是,正如钱锺书先生所说,读者读作品就像吃鸡蛋,不一定非要见到下蛋的母鸡嘛。既然连学者们都搞不清楚的事情,我们也就不必纠结了,读《刘子》这本书就行。
02
短小精炼的杂家著作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子书自孟、荀之外,如老、庄、管、商、申、韩,皆自成一家言。至《吕氏春秋》《淮南子》,则不能自成,故取诸子之言汇而为书,此子书之一变也。”我们熟悉的《吕氏春秋》《淮南子》都是杂家著作,“取诸子之言汇而为书”,内容广博,体量庞大,各自都有几十万字。
三全本《吕氏春秋》《淮南子》
《刘子》全书只有三万多字,分为十卷、五十五篇。这里的“五十五”是有深意的。《周易·系辞上》说:“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刘子》的五十五篇正对应“天地之数”。五十五篇中,有《履信》《思顺》《慎独》《崇学》,讲儒家的忠孝顺度、为善治学;有《清神》《去情》《防欲》《韬光》,讲道家的敛情去欲、守神全身;有《法术》《赏罚》,讲法家的以法治国、以术御下;有《兵书》《阅武》,讲兵家的以谋制胜、习武不辍;有《爱民》《贵农》,讲农家的以民为本、倡导耕织;有《审名》《鄙名》,讲名家的名实俱正、言理兼通。
总体而言,《刘子》以儒、道两家为宗,融合法、名、兵、农等各家学说的精神。清虚向学的修身理想、朴素自然的处世哲学、通权达变的治国主张,都包含在这区区三万多字中,可以说是一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杂家著作。
北齐娄睿墓壁画《出行图》(局部)
南宋晁公武曾在《郡斋读书志》中评价《刘子》“辞颇薄俗”,认为《刘子》没有太多创见性的思想主张。其实不然,《刘子》中还是有一些孤明先发的思想的,比如它对儒家“慎独”思想的重视。
“慎独”的概念最早见于《礼记》的《中庸》《大学》。《中庸》说:“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大学》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到宋代《中庸》《大学》升格为“四书”之后,作为儒家道德修养方法之一的“慎独”地位更加凸显,成为了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中华经典藏书《大学·中庸》
诞生于北朝的《刘子》中就专门有一篇是论述“慎独”的,这在之前的子书中还从来没有过。《慎独》篇说,无论身处何地,人都应该“慎乎隐微,枕善而居”。就像蘧伯玉,即使在没人的夜晚,走到国君门前时也不忘下车行礼;就像勾践和范蠡,即使被囚禁在吴国的石室,也没有废弃君臣间的礼节。他们“不以视之不见而移其心,听之不闻而变其情”,始终谨慎地遵循礼义,从未改变操守。
《慎独》篇进一步说:“修操于明,行悖于幽,以人不知。若人不知,则鬼神知之,鬼神不知,则己知之。而云不知,是盗钟掩耳之智也。”在人前做好事,背地里却做坏事,以为谁都不知,其实是天知地知;就算谁都不知,自己也还是知道的。这与《礼记·大学》中“毋自欺”的思想也是一脉相承的。
03
修身治国的格言宝库
年,我们出版了《诸子锦言录》,这套书收录了近百种子书中的名言佳句,汇集诸子的思想精华,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好评。书中也收录了《刘子》,因为它妙语佳句频出,对养性修身、治国理民等许多问题都有精辟的论述。我们在写文章时,如果不想再引用那些大家都熟悉的句子,不妨换《刘子》试试。
《诸子锦言录》
《荀子·劝学》中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是我们都耳熟能详的句子,是说学习如果不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就不会学有所成。《刘子·崇学》中也有相关的论述:“为山者基于一篑之土,以成千丈之峭;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讲话,在谈到大学人才培养的问题时就引用了《刘子》的这句话,强调人才培养在起步阶段的重要性,要打牢基础,并一步步向着目标不断迈进。
感叹生命的短暂,我们也许会联想到《庄子·知北游》的“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刘子》中也有关于光阴易逝的论述,《惜时》篇说:“人之短生,犹如石火,炯然以过,唯立德贻爱,为不朽也。”“昔之君子,欲行仁义于天下,则与时竞驰,不吝盈尺之璧,而珍分寸之阴。”在感慨人生短暂的同时,《刘子》更强调把握有限的生命,努力有所作为。
三全本《荀子》《庄子》
三全本《刘子》是目前市场上仅见的《刘子》注释翻译本。因《刘子》广泛征引史事典故,在注释时,我们不仅注出了典故出处,还会结合原文进行适当的解读,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文中的思想。相信三全本会成为您读懂《刘子》的不二之选。
扫码进入当当购买本书
扫码进入京东购买本书
《刘子》(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赠译注者林琳先生题写笺纸一枚)
(统筹:陆藜;编辑:思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