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是会意字。古体的“敬”字由“茍”(jì)和“攵”(pū)组成。茍有自诫、自省之义,攵有用棍子敲打之义,二者合一就体现了敬字的本义。
《说文解字》说:“敬,肃也。”敬字本义为审慎、恭敬、端肃。
如《论语·学而》:“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后延伸为敬重,有礼貌地奉上,如相敬如宾、敬而远之等。《释名》中说:“敬,警也,恒自肃警也。”敬也有警戒、警惕的意思。
什么是敬?敬,可以是发自内心的欣赏;也可以是谨慎稳重的态度。工作中、生活中,敬己、敬人、敬业,这是应有的人生态度。
敬己,即正确认识自己、尊重自己,既不小觑、低估自己,又不自骄自傲自大自满。
《荀子·天论》中说:“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意谓君子敬重自己的努力而不指望自然的恩赐,所以天天进步。
敬己,是个人自我修养的起点,是为人的基本姿态。
敬人,即尊重他人、敬重他人,这是维持良好社会关系的前提。
孟子说:“敬人者,人恒敬之。”
一个人之所以尊重他人,不应存在功利性考虑,不是说“你尊重了我,我才尊重你”,也不是说“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它应当是自发的,作为一种内化于心的美德、一种良好的思维观念、一种值得追求的生活方式,由此来追求自身的向善向好。
如何敬人?敬人者,首先需有敬人之心。
《孟子·尽心上》中说:“食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弗敬,兽畜之也。”对他人仅提供食物而不给予关爱,无异于喂养牲畜;而只给予关爱而不尊敬,无异于饲养宠物。
这就很形象地说明了内心里尊重别人,才是真正地尊重别人。但这并不是说只要对他人言语恭敬、行为谦让,就可将其归为“敬人者”——倘若为了获得好感而对达官贵人嘘寒问暖,为了个人提升而对顶头上司奴颜婢膝,为了趋炎附势而对社会名流顶礼膜拜等,这便算不上一个“敬”字。
敬人者必须有发自肺腑的敬人之心,这不仅是一种社交场合的礼貌,更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最真切、最纯粹、最质朴的对他人的尊敬、理解、关爱。
敬人者,还需尊敬众人。
我们对于父母、亲友、师长、领导等,可能能够予以尊敬,但能否真正尊敬身边的人、普通的人,甚至地位不如自己的人呢?
在这方面,周总理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一次他坐车外出,路经一段积水的街道,车轮激起的水花溅到了路边的行人身上,周总理发现之后,立即请司机停车并下车亲自向行人道歉。这虽然是一件很小的事,但却体现出他时时刻刻作为“敬人者”的高贵品格。
做到了敬己、敬人,还需敬事——敬事即敬重自己的事业。
荀子在《议兵篇》里指出:“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
那么如何做到敬业呢?朱熹说:“敬者,主一无适之谓。”主一,就是专心致志于一事;无适,就是无杂念、不分心,心无旁骛。
专注于工作,对工作抱有认真、尊重的态度,就是敬业的态度。成绩高低是能力问题,而敬业与否是态度问题。个人对工作持有怎样的态度,便将从工作中领回同样的态度,如果不能给工作以专注投入的决心,工作就无法给人以根深叶绿的回报。
所以朱熹才说:“敬字工夫,乃是圣门第一义。”
有仁义者需尊重别人,持礼仪者需恭敬别人。古代如此,今天亦然——敬己、敬人、敬事,学会了、做到了,人的心灵境界便能得到提升,人的胸襟便会更加宽阔。(郝思斯)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编辑:半亩方田c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