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总校初中部明礼仪正德行做有担当的金 [复制链接]

1#

明礼仪正德行

做有担当的金石少年

七年三班是一个富有朝气和凝聚力、积极向上的班级,在最好的年纪44名同学带着各自的梦想走到了一起。我们以“博文约礼、弘毅志远”为班训,立志要用礼仪规范约束自己、学习广博的知识、立下远大的志向,期望能像我们的班徽一样,成为守礼有志、收获满满的少年人。

第一章:做好小事管好小节

古人有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彰显中国青少年的优良德行品质,并在生活中付诸实践。比如:

文明活动、文明就餐、文明用语、文明交往……看上去都是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小事,但言为心声,行为内现,每个人的言语和行为,无不反映一个人的礼仪和道德素养。习主席曾在年5月4日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寄语青少年: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第二章:人无德不立

学礼对每个人而言都十分重要。《论语》云:不学礼,无以立。阐述了一个人如果不学“礼”,不懂礼貌、不讲礼仪,那么就无法立足于世的道理。早在年,习主席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对这个问题就有了十分深刻的论述。他说:“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礼仪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从这里大家可以看到,礼对于做事、做学问的基础性及前提性的重要作用。

第三章:国无德不兴

《荀子·修身》篇中提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懂礼、学礼,以礼而立是事关公民自觉、民族素质提高、民族文化精神弘扬乃至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这不是一个人或某个人的事,而是全体国民的责任和使命;礼仪道德不仅是个人立身行事的法则,更是国家富强、民族昌盛的根本。

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一个关于礼的故事。年12月,德国总理勃兰特一行来到波兰的第二天,西德与波兰签订了华沙条约。西德总理威利·勃兰特来到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前敬献花圈,勃兰特缓缓地走上石阶,面前是巨大的、中部塑有人物雕像的青石纪念碑。沉重的石块、黝黑的人形,犹如在代表千百万无辜的死难者向这里默然注目。这里曾经是华沙犹太人隔离区的所在地。勃兰特突然自发下跪并且为在纳粹德国侵略期间被杀害的死难者默哀。这就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华沙之跪"。在此,勃兰特总理为德国战后历史上写下了极其重要的一章。"华沙之跪"也成为联邦*府与东欧重归于好之路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并为联邦德国在年9月加入联合国铺平了道路。所以这就是礼仪的力量,它可以使一个国家几亿人在全世界面前抬起他们的头颅,昂起它们的胸膛!

“细微之处见真知,平凡之中显真章。”礼仪就在生活的细节之中,一声声“您好”,一句句“对不起”……汇成了青春文明协奏曲。弯下腰,捡起你身边的每一张废纸;站起身,把座位让给需要帮助的人,洗过手后关好水龙头,打完开水关好水阀,在食堂里自觉排队,有序打饭,双手接过食堂师傅们递过来的食物,记得说“谢谢”……其实你能做的还有很多!

同学们,昨天的习惯,已经造就了今日的我们;今日的习惯将决定明天的我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您好、谢谢、对不起”的三句话做起,从“坐、站、行”的三姿做起,从“书桌、书包、书柜”的三整理做起。朗朗书声,谆谆教诲;殷殷希冀,拳拳求索;千载文化传承,百年学风濡染。我们的校园是我们实现理想、放飞青春的地方。同学们,让我们通过明礼仪、正德行做一个“大爱、大智、大勇、大雅、大诚”的人,践行宇商教育的精神文化内涵,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少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