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依然相信这个世界的美好,但当下的我更想承认这个世界的“人性本恶”。
和很多人一样,我生活在一个虽普通但足够幸福的家庭,从小被保护得很好,虽在成长过程中也难免会有坎坷,但也一直坚信着人性本善,和世界原本美好。
我并没有遭遇什么极其恶劣的事情,更没有痛不欲生的经历。但,当下、此刻的我更愿意相信这个世界“人性本恶”。其实这个想法来得很突然,只是在考研复习中国文化历代哲人的哲学思想时,看到孟子的“性善”与荀子的“性恶”,不禁反问自己,你更赞同谁的观点?依稀记得那年上课提到这里时,应该是站孟子的,那时的自己深信这个世界上是美好纯良的,深信这个世界就是自己所想的样子。但也不知道是从哪一刻开始,等到很久以后再思考这个问题时,却发现此时的自己站到了曾经的自己的对立面。
此时的我似乎更愿意相信:善良是一种选择。
孟子继承并极大地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即包括了一切的美德,因而孟子也主张“性善”和“良知”,即人与生俱来的良知良能。根据“仁”,孔子提出了一套修身达仁的伦理观念和道德教化的*治观念,孟子补充道:仁是发自内心之爱,义是所以为人之道。而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西方基督教主张“原罪说”,要求教徒遵循“十诫”。即都需要通过后天的教化来实现世界的美好。但又不禁反问,如果人性为善,人自身本来就一切从善、从仁,那缘何会提出修身达仁观念和主张?
我们在遭遇一些糟糕的事情时,会时常说一句“人性的显露”,其多有贬义所在。《奇葩说》第五季第五期关于“键盘侠”是不是“侠”的辩题大热,其中当日辩手之一被称为“站在宇宙中心呼唤爱”的陈铭老师讲述了自己去年在六一儿童节时在微博上发布了三张自己与女儿的自拍,以庆祝六一,却因此而遭遇到“键盘侠”的攻击的经历。
类如”“键盘侠”,“喷子”“水军”这些新词语,虽然目前还尚未出现在最新版《现代汉语词典》中,但却早已侵入了我们的生活。如今网络霸凌愈发严重,或深或浅我们自身或周围的人都曾经或正在经历着这样的事情,为何会这样?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我们利用一个并不真实的代称或符号,敲击键盘通过网络就可以发表自己的一切,只要自己想,那些在现实生活中不敢表现出的嫉妒、憎恨、厌恶都可以在网络的遮蔽下尽情发挥,还会以做一个真实的自己,去说自己想说的为幌子。
此刻觉得李诞的话说得非常有道理!他在其中一期脱口秀大会上说“在生活中其实基本上还都知道谦让,
知道礼让。就一隔着这个屏幕,说话就特别膈应人,你们发现了吗?就特别没素质。一代互联网用户仁义礼智信水平全面倒退,我分析了一下是为什么?就是因为隔着屏幕,打不着了。”
网络的自由环境,使得我们可以释放自己的天性,虽然说出的话会伤害别人,但没关系,他不知道谁说的,他是名人就该接受别人的任何评价。好在当道德规范约束不了的时候,还有法律的制裁。随着我国网络安全法自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明星发布的律师函也逐渐增多。净化网络环境,维护网络秩序的工作也逐渐在加大力度。那行喷子难道真的只会说伤人的话吗?那也说不定他转头就在拍领导的彩虹马屁。只不过说什么样的话,用什么样的方式说,做出了相应的选择。微博曾经有一个话题“怎样形容你的遗憾?”下面有一条热评是“我本可以,却没有。”这句话用在这里,这样的“没有”会显得非常善良和美好。
从古至今,国家有法律法规,社会有道德公约,家庭有家规家训,这些条框规律无一不是在限制人之本恶性质的发展和蔓延。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要诚实善良,这不正是耳濡目染的教化吗?经常会在网评中看到“生而为人,请你善良”“
人生来就是自私的”类似的抨击回应,这不正反映出我们原本不善良,只不过是社会道德要求我们去善良。善良不是一种本性,而是一种选择。
我依然相信这个世界的美好,依然相信无论当下面临怎样的困境,世事变化,一切都会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当下世界的美好,难道不是我们创造并不断完善出来的吗?荀子说要靠后天的力量来帮助人为善,一为“修身”,二为“师法”。倡导要建立文明和谐的社会,都是在积极引导、要求我们要这样做,只不过因为这样的环境经过发展巩固已经变得一种社会意识,从而让我们便认为世界本来就是如此。弗洛伊德认为“人出生后的愿望出于不容于社会标准而受到压抑,不能得到满足,被压抑到无意识中去,这是导致神经病的重要原因。”幸而这样的选择通过一代代相承相传成为一种社会意识,否则保不齐三个人里面有两个将会是神经病。
人就像是上帝抛下来的一颗骰子,从落地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拥有不为人知的那一面。人,生死容易,生活太难。赫尔曼·黑塞在《德米安》中写过一句话:我渴求的,无非是将心中脱颖欲出的本性付诸生活,为什么竟如此艰难呢?我们当然需要这样的美好,需要这样的善良,也应该去尽自己的一份力去营造维持这样的美好,让生活变得容易一些。
当下的我应该是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更想承认这个世界的“人性本恶”,从而去感受世界更多的美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