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李斯,精明的一生 [复制链接]

1#

▼全文共字,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

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適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史记李斯列传》

01以鼠为志,不甘平凡的小吏李斯者。

做小吏时,李斯曾注意到:厕所中的老鼠,见到人就跑,而粮仓中的老鼠饱食终日,养得膘肥体壮,见到人毫不慌张。他对此深受感触,认为人要学做仓中鼠,不做厕中鼠。即人的贫富贵贱和他所处环境有很大关系,全看自己能不能抓住机会。这样的想法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名为权欲的小树逐渐生长。

李斯不再满足做一个小吏。于是辞职寻师访友,终拜入大儒荀子门下。出师之后,为实现自己的抱负,他反复对比列国,决定前往日益强盛的秦国,以寻找更大的舞台、更多的机会,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02展露才华,官拜丞相,到达人生的巅峰时期。

当时的秦国在秦王的励精图治下逐渐走向彻底的封建化,列国的人才纷纷来到秦国,期望实现自己的抱负。李斯虽是荀子众多弟子中极为出彩的几个之一,但来到秦国后却无法直接接触秦王,于是选择来到执掌大权的秦相吕不韦身边做长吏,以此逐渐接近秦王。但李斯还没有在秦王身边站稳脚跟的时候,却被当时发生的一件大事所牵连。

原来,在秦王*登基之初,便展露了吞并六国的野心,感到危机的韩国人郑国以水工的身份来到秦国,鼓吹修建水渠,消耗秦国的人力物力,以牵制秦的东进。这也是著名的郑国渠的来源。然而郑国的目的最终还是暴露了,受到启发的六国,纷纷派遣间谍到秦做宾客,刺探秦的情报。受到影响的秦国群臣向秦王进言以求驱逐一切外来之人。

李斯自然也收到了这次逐客令的影响,为了保住自己得来不易的机会,他以六国人才对秦国利大于弊的观点,写下《谏逐客书》,劝解秦王要实现一统天下的梦想应当学会善用一切人才。秦王果断采取李斯的建议,取消了逐客令,而他进而向秦王进献了离间扫除六国统一天下的计谋,这条计谋贴合了秦王一统六国的决心,被秦王所采纳并因此受到了秦王的重用,被任命为廷尉。他也踏上了自己权力之路上的新一阶。

(电视剧《楚汉传奇》李斯)

公元年,李斯奉秦王之命,来到韩国进行劝降,在这里,李斯见到了多年未见的同门韩非。韩非与李斯为同门师兄弟,李斯出身平平,而韩非却是韩国贵族,然韩非满腹才华却在韩国得不到重用。李斯便将韩非所著《孤愤》《五蠹》等篇带回秦国,韩非作为法家集大成者,其才华自然非常受秦王的赏识,而韩非也韩王“与韩非谋弱秦”后来到秦国,期望为韩国争取时间而出使秦国来到秦国后,韩非受到了秦王的赏识,这也使李斯开始感受到来自韩非的威胁。而后来韩非上《存韩》一书,批判李斯与曾破燕赵韩五国合纵的姚栗,直言他们所做实为中饱私囊而已。至此李斯正式与韩非对立。

同门多年,李斯深知韩非辩才了得,为了不让秦王被韩非所影响,他联合姚栗上奏秦王,陈述利害,说韩非来秦只是为了保住韩国,为了韩国的利益行事。秦王听信了李斯的言论,将韩非打进监牢,逼其服毒自杀,排除了危及自己的韩非后,李斯的权力之路便再无阻碍,随后的几十年里,李斯步步为营,苦心孤诣,成为秦国丞相,到达了他人生的巅峰时期。

03沙丘*变,败给欲望,终得恶果

三十七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巡游中病逝,留下遗诏,传位于公子扶苏。公子扶苏为人宽厚,与信奉法家思想李斯并不和睦,如果扶苏继位,李斯势必交出相印,远离*治中心,从仓鼠变为厕鼠。这是李斯万万不能接受的。于是他利用手中权利,联合赵高,篡改遗诏,排除异己,只是终究没能逃过他人的算计。公元年,赵高诬陷李斯谋反,李斯最终落得个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而夷三族的可悲下场。

李斯出身贫寒,但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从一小吏到封侯拜相,其中的努力和心酸可想而知。他是一位功臣,助秦始皇统一六国,提出三公九卿制,自己也曾官拜丞相。他也是一位罪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为了利益残害同门,置天下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一个人追名逐利固然没有错,但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原则,违法乱纪,自己也将会被名利这味毒药侵蚀,从而丧失自我。

-THEEND-

文案

周艳

责编

张建杨

排版

张建杨

图源

网络

封面

陈烨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