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白癜风用什么药 http://m.39.net/pf/a_4624554.html文章编号XZ-19-23,总第期。
简介:
荀子第十九篇礼论第二十三段。
得之则治,失之则乱,文之至也。得之则安,失之则危,情之至也。两至者俱积焉,以三年事之,犹未足也,直无由进之耳。故社,祭社也;稷、祭稷也;郊者,并百王于上天而祭祀之也。
第六本与大家分享的书是荀子,因精力有限,每天分享千字左右,分享的内容包括原文、译文与学习心得。如果有朋友对某段很感兴趣或有见解,想进一步探讨,欢迎回复或留言。本书分段多根据内容数量,并非完全按照文意。
编号:XZ19-1-23
得之则治,失之则乱,文之至也。得之则安,失之则危,情之至也。两至者俱积焉,以三年事之,犹未足也,直无由进之耳。故社,祭社也;稷、祭稷也;郊者,并百王于上天而祭祀之也。
三月之殡,何也?曰:大之也,重之也。所致隆也,所致亲也,将举措之,迁徙之,离宫室而归丘陵也,先王恐其不文也,是以繇其期,足之日也。故天子七月,诸侯五月,大夫三月,皆使其须足以容事,事足以容成,成足以容文,文足以容备,曲容备物之谓道矣。
如果这样去做,国家就能治理好,就会安定,不这样做,国家就会混乱,这是最完美的礼法制度。这样去做,国家就会平安,不这样做,国家就会危险,这是最充分的表达了情感。如果这两者都具备了,服丧三年来侍奉君主还不满足,但也无从增加了。所以,社祭就只是祭祀土神;稷祭就只祭祀谷神;郊祭则是把历代帝王和上天合并在—起进行祭祀。
入殓后要停柩三个月,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为了使丧礼盛大、隆重,以此表达最真挚的感情,同时还要安放死者,迁移死者,使他离开宫室而埋葬到陵墓中去,所以先王恐怕行事匆忙不符合礼仪,因此延长出殡的时间,这样就会时间充足。所以,天子停柩为期七个月,诸候停柩为期五个月,大夫停柩为期三个月,这样在他们待葬期间,就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办理相关的各种事务,就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办好丧事了,从而各方面都很完备,礼仪周全。那么,丧事各方面完备周到就叫做丧礼的原则。
如果能够实行丧礼的标准,对待君主用三年之丧,国家就会治理得好,如果失掉这些标准,国家就会混乱,这也是最完美的礼法制度。如果能这样做,国家就会安定,失掉了危险。能保证国家治理得当,又能保证安全,只是为君主服丧三年,其实还略显不足,但因为礼的限制也没法再增加了。所以社祭是祭祀土神,稷祭是祭祀谷物之神,郊祭,是同时祭祀历代的君王和上天。之所以如此重视,是因为历代君王又能养育百姓,又能起教化之功,在人道上的贡献非常大。
出殡后为什么三个月才埋葬呢。因为这样让丧礼更加盛大,让丧礼更加隆重。用三月的停柩表示对死者的尊重,也是极度的亲近,想要准备安葬,迁移尸体,离开久居的宫室埋葬到丘陵之中,先王害怕丧葬不合乎礼仪,所以推迟丧葬的日期,使时间充足。所以天子停柩七个月,诸侯五个月,大夫三个月,使时间足够用来办理各种事情,使事情保证能成功,成功保证能合乎礼仪,礼仪保证周到完毕,各方面都周到,各种事物都完备就叫做合乎丧礼的原则。用这种方式,实现丧礼的目的。
声明:文章与图片均为原创,转载请声明。
了解更多经典信息,请